肝膽相見:微創手術是否一定最好? - 潘冬平

肝膽相見:微創手術是否一定最好? - 潘冬平

微創手術是近代外科的重要發展,隨着技術及儀器的進步,由1987年第一例微創膽囊切除術,至今已普及至很多不同範疇的手術,如腸胃切除,子宮切除和肺局部切除術等。

相對於傳統開腹或開胸手術,微創手術只需要幾個小切口,用內視鏡將手術部位影像投射在螢光幕上,外科醫生看着螢光幕用微創手術專用儀器如超音波刀、血管夾、自動縫合器等進行手術,甚至可以用機械臂輔助手術,增加靈活度。微創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疼痛較少和康復較快,住院時間也可因而縮短。微創手術後器官之間的黏連也較少,因此微創腹腔手術引起腸道黏連梗塞的機會較低,如果日後需要再做手術時也會容易一些。

微創手術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如果腹腔器官因為發炎而和附近腸胃嚴重粘連,微創手術的難度會大大提高,手術風險比開腹手術更高,腸胃損傷機會增加。例如當膽囊結石引致嚴重膽囊炎時,可以令膽囊黏着十二指腸或結腸,微創手術未必可行,反之開腹手術可以更安全地將黏着的腸臟分離。其次,如果手術中傷及大血管流血,微創手術止血也比開腹手術困難,而且大量出血會令到內視鏡影像模糊,手術難上加難,在這些情況下必須由微創改為開腹手術。筆者教導受訓醫生做微創手術時,都會不厭其煩地強調腹腔內的手術安全比表面傷口大小更為重要,醫生和病人都不應把微創改為開腹手術視作失敗,真正的失敗是為了堅持微創手術而為病人帶來了更大的創傷。在文獻記載因微創手術而死亡的個案當中,不少是因為外科醫生未能適時改為開腹手術而引起嚴重出血或內臟器官受損致死,文獻也有於腹腔鏡膽囊切除時,誤傷肝門大血管或膽管而最終需要做肝臟切除甚至移植的個案。

此外,微創手術一般會採用自動縫合器進行空腔器官切除後脗合術,這方法對於比較寬闊的腸胃是很好的技術,但若要把只有幾毫米直徑的膽管或胰管跟小腸進行脗合,則必須用針線縫合,後者以傳統手術進行,會比腹腔鏡手術容易得多。因此,並不是所有的腹腔手術用微創方法是最好的。

一般來說,越複雜的手術越有機會需要用開腹手術。在肝膽胰手術方面,只有微創膽囊切除術是標準的手術。對於一些細小的肝臟或胰臟尾部的腫瘤,微創切除手術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安全性與開腹手術相若。但是對於一些大的肝臟腫瘤切除或其他比較複雜的肝臟或胰臟手術,微創手術則未必適合。

近年有不少微創手術經驗豐富的中心,報道了用微創或機械臂手術方法進行複雜的肝膽胰手術是可行的,但病人要明白,可行並不等於是最好的選擇。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腹腔外科手術中最複雜的其中一種,需要切除胰頭、十二指腸及膽管下端三個器官,然後將胃、膽管及胰管各自和小腸脗合,而且胰頭十二指腸附近滿佈重要大血管,令手術風險更大。在一些中心,腹腔鏡或機械臂微創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最近一本國際醫學期刊刊登了一個非常大型的研究,就美國外科學院搜集的超過二萬八千宗在美國各地醫院進行的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進行統計分析,比較腹腔鏡微創、機械臂微創及傳統開腹手術的術後結果。研究發現,腹腔鏡及機械臂微創手術病人術後胰臟出血及需要再次手術的比率,都比傳統開腹手術的病人高,而且術後住院時間反而更長,最重要的是腹腔鏡及機械臂微創手術後病人死亡率比傳統開腹手術都明顯較高;因此,傳統開腹手術仍然是最安全的標準方法。

手術是微創或是傳統開刀應該因病制宜,根據病情和手術複雜程度去決定。微創手術固然有它的優點,但對於高風險的複雜手術,手術的安全遠比傷囗大小更重要,切勿為了追求微創手術而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lcf.org/
潘冬平教授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