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資係上天畀小朋友嘅禮物,如果大人冇營造環境加強呢方面才能,所有嘢都係徒然!」80後視藝導師「梵高爸爸」坦言,大仔未出世前,已想為他安排天賦基因測試,更不斷搜尋相關資訊,「想知佢有冇遺傳咗我嘅藝術細胞!」
梵高爸爸認為兒子越大越受外在環境影響,所以在兒子六個月大時進行了基因測試,結果出乎其意料,兒子藝術天賦只得中等分數,反而數學和演講能力較高分,最驚喜的是兒子智商較一般小朋友高,「我哋收入唔多要睇餸食飯,所以都會撥多啲budget(開支)去培養高分嘅天賦」。
他隨後火速為兒子設計一系列培訓課程,包括安排兒子兩歲時開始學英語、普通話,藝術方面,由於兒子對顏色的感知能力只屬平均,故他會繼續觀察,暫時會以興趣班形式讓兒子學習,「會揀一啲有藝術、音樂嘅playgroup,唔會扼殺佢」。對於檢測結果是否滿意,梵高爸爸直言兒子年紀尚幼,未知結果是否準確,但認為可作為參考。
有人存疑 較重敏感測試
天賦基因檢測近年大行其道,不少港爸港媽都是支持者,但亦有不少家長對檢測存疑,育有兩歲女兒的李先生認為:「好多嘢受制於成長環境,天賦係有,但係咪咁容易喺DNA反映到?」他反而較着重女兒健康,希望透過測試檢驗出女兒是否有敏感基因,「我本人十幾歲時食某一種退燒藥會出疹,先知對此過敏,所以測試敏感基因會有用啲」。
黃小姐半年前為當時年僅三歲半的女兒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她在體育和音樂方面較好,「都OK準,因為佢一歲半時已經識攞住有顏色嘅LEGO,講red、green、blue,可見佢對顏色特別敏感」。她直言會因應報告結果,給女兒在體育和音樂方面多一點發展,「如果報告話佢唔好嘅項目,就加多留意,加多幾錢肉緊培訓佢,唔會扼殺佢!」
育有三歲囡囡的陳小姐,去年花約4,000多元為女兒做基因測試,包括IQ、EQ、顏色、專注力等,結果顯示多項天賦高於水平,唯獨顏色認知只屬一般水平。她認為報告對育兒有幫助,「例如知道學術定運動方面好啲,就培訓多啲,行少啲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