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違章建設」定性!北京崔村鎮香堂文化新村被指為「違章建設」,鎮政府限令居民三日內遷出,並將拆卸全部建設,且不作任何賠償。然而居民指出,他們擁有由鎮政府、村委會甚至昌平區政府發出的房產證,拒不接受「違章建設」定性,上周五(18日)圍堵鎮政府,要求官方解釋因由,有人聲言寫了遺囑維權。鎮政府出動警察在場戒備,鎮政府辦公室也拒絕回應此事,讓人不禁懷疑當中牽涉到各級政府的貪污事件。
鎮政府上周三向香堂村委會發出拆除通知書,指出村子的房屋和四合院為違章建設,給予三日時間自行拆除,否則官方將「依法強拆」。上千名業主周五到崔村鎮政府門口示威,抗議者高喊「保衞香堂」、「抗議強拆」口號。其中一名男子向鎮委書記大聲質問:「20年前,村、鄉、區三級政府,還包括國土局,蓋了章的協議。今天你們鄉一級政府說推翻就推翻」。
寫定遺囑拚命 拒不退讓
該村有近3,800住戶,其中包括三層建築及四合院,居住着上萬人。一名業主表示,如房屋被拆,每戶經濟損失達500萬元人民幣(約554萬港元),全村涉額高達數十億元。另一村民董女士指出,「他們均持有購買房屋的證明,並得到政府機構認可」,甚至擁有昌平區政府發出的房產證。另一名老人則表示,她擁有鎮政府和村委會蓋公章的房產證,沒有違法購房,「所以大家都要跟他們拚了,寫了遺囑,立了生死書」。
報道另引述崔村鎮委員會2003年的一份會議紀要,顯示「(香堂)村可利用舊村改造的空地建住房,向榮譽村民出售,香堂村按售房價格5%向鎮政府交納基礎建設設施費,管理手續費等。」由此可見,建設房屋一事確獲崔村鎮首肯,而眾多居民擁有房產證,但當局仍堅稱他們的物業為「違章建設」,令人不解。
疑涉「小產權房」無官方認可
當地房地產中介范先生向《蘋果》記者解釋,以他們房產從業員的認識,香堂村那邊的產權都是「小產權房」,意即這些房是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辦理相關證件,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頒發,即沒有法律效力及任何官方承認的產權。「(小產權房)沒有合法購買這一說。」范先生認為,國家三申五令不讓小產權交易,還是有這麼多人買,現在北京政府應該開始着急。
在事件擾攘之下,香堂村至今仍未開始遷拆。崔村鎮政府上周六再發出的通告稱,該村10個區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違反《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的規定,再一次催促村民拆卸「違章建設」。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崔村鎮政府辦公室拒絕回應房屋變違章建築一事,僅稱「你問村委會吧」。
《蘋果》記者/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