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醫療行業謀取暴利非新鮮事,標靶藥等進口藥物價格更是高得驚人,讓病人散盡家財。彭博社報道,中國政府近日要求全球製藥龍頭公司的藥物大幅降低,作為回報,將允許這些公司「觸及數量龐大的中國病人」,但報道沒表明中方提供了甚麼優惠措施。兩家製藥巨擘輝瑞(Pfizer)和羅氏(Roche)據指已同意削減新藥價格,最高削價70%,足見中方提供的「回報」十分吸引。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病患者人數也比其他國家要多,老齡化問題迫在眉睫,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漸高。據彭博報道,中國政府為緩解醫療壓力,又不想增加政府的醫保負擔,早前要求全球製藥公司大幅減價,並以讓它們「觸及到數量龐大的中國病人」作為回報。據報道,輝瑞及羅氏願意新藥物降價70%,使中國病人所付的藥費將遠比美國病人低。
包括標靶藥
內地上月已有消息透露,醫保局將啟動新一輪醫保藥物准入談判,當中包括多款癌症標靶藥物Alecensa、Perjeta、Ibrance;類風濕藥物Xeljanz、Enbrel。醫保局同時指出,經過專家評審,確定了128個擬談判藥品,均為臨床價值較高但價格相對較貴的獨家產品。「誠邀」割價顯然是在「藥物准入」佈局之中。
就輝瑞而言,早於80年代初已進入中國市場,業績一直穩步上揚。在輝瑞今年第一季度的報告可見,其非專利藥物部門Upjohn的25%增長主要來自中國。該部門11.52億美元(約90.5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很可能大半來自中國。至於在新藥方面,輝瑞未指出中國的銷售情況,但有提到凝血通(Eliquis)、乳癌標靶藥愛搏新(Ibrance)、 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revenar 13)等藥物的銷售有良好增長。
輝瑞於第二季度報告列出,中國今年3月實行藥物批量採購計劃(政府團購)後,Upjohn在中國的利潤下降了20%。實際上,數據也顯示,藥物批量採購,已使有關副廠藥的平均價降低52%。隨着批量採購計劃擴大化,藥廠的盈利壓力會越來越大,這也許令輝瑞等大企有更大的動機去接納中國的要求。
據統計,中國當局在過去5年已在公營醫院投放380億美元(約2,980億港元);到2030年,中國醫療行業的價值將達到2.3萬億美元(約18萬億港元)。過去30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削減醫院的補貼,現行制度實際上鼓勵公立醫院開出大量高價藥品來獲取收入;加上中國病患者對國產藥缺乏信心,西方品牌受到青睞。中國讓外國藥廠有更大的拓展空間,算是互惠互利之舉。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則未有作出回應。
彭博社/醫保局/輝瑞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