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我到訪西班牙馬德里,觀摩當地的醫療體系,並獲得馬德里衞生局(Ministry of Health)官員接待。這次寶貴的交流讓我看到西班牙醫療體系成功之處,當中有可供香港參考的地方。
西班牙的醫療體系與英國的國家健康醫療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十分相似。先說NHS,它是以家庭醫師(General Practitioner,簡稱GP),配合醫院專科醫療服務為基礎的全民免費醫療服務體系,已註冊的病人會先到有GP的診所看病,然後由GP按病情開處方,讓病人憑處方到藥房購買藥物。若病情嚴重或無法診斷,GP會將病人轉介到醫院或不同的專科。
西班牙與英國的醫療體系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我認為前者有一方面比後者優勝,就是西班牙的基層醫療較強調預防疾病,近年更廣泛運用科技,幫助市民自我管理健康,而且馬德里市內設有Smart Health Centre,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還着重市民的參與性,旨在做好個人化高科技健康管理,加上龐大的數據庫,讓醫療數據全方位互通,管理就可更加到位。以藥物管理為例,由於醫療數據互通,無論醫院醫生、基層醫療服務的醫生或護士,都可透過相同的平台,因應病人的狀況更快和更準確地調配藥物、加藥或減藥,真正做到個人化。而社工及照顧者也可藉着這個平台,了解病人的用藥情況,從而在關懷和照顧上更貼近病人的需要。
事實上,馬德里人口老化的情況與香港相似,而馬德里憑着行之有效的醫療體系,強化了市民的健康,如果香港可以效法其做法,將醫療數據互通,相信有助進一步推展基層醫療。
撰文: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