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央企頻高溢價私有股份 事在必行

【財經專題】央企頻高溢價私有股份 事在必行

央企私有化成風,單計今個月已有3間公司提出私有化,其中大昌行(1828)由母公司中信集團(267)提出以溢價逾37%的3.7元私有化,前日復牌飆近31%,昨日再升1.1%,創一年新高。有專家指,由於中央越發主張以黨政部門控制企業,故寧將旗下央企進行私有化,並多提出高溢價,事在必行。

中信集團已非第一次進行私有化,早在8月底已成功私有化旗下的亞洲衛星(1135)。從近月各間私有化公司的私有化理由可見,主要是集團整合及業務轉型需要資金發展。事實上,不少央企股價亦已跌至低於賬面值,加上市場流通量不高、已缺乏融資能力。

黨委入局 方便掌控

熟悉內地的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表示,本港不少上市公司都有黨委入局,「習近平好主張黨政部門控制企業,而黨委受黨指揮,咁係唔符合自由市場運作,違反自由經濟規律。」他又指,近來黨委權力越來越大,私有化可方便中央掌控。他又指,內地現時有不少公司被逼公私合營,「被國有企業食咗」,即中央安排黨委入局以增加話事權,他稱雖然暫時未留意到香港有類似情況,但仍反映中央逐步滲入企業,擴大控制權。

根據本報整理資料,今年6家私有化的央企中,平均較停牌前溢價約36%,其中最高為華能新能源(958),溢價為46%,而最低者為亞洲衛星(1135),溢價也有近23%。而私有化的市賬率方面,平均為0.93倍,其中最低為中國電力清潔能源(735)的0.65倍,最高為中航國際控股(161),市賬率為1.18倍,相信央企私有化未來將會成為一段時間的投資主題。

中國泛海證券投資策略聯席董事阮子曦指出,近來不少央企背景公司私有化,主要為了配合國企改革,或希望整合資產。而多數公司都是志在必得,因此或會以高溢價提私有化。他預計,未來有潛在私有化機會的公司會集中於基建類、公用股類等。根據中國銀河證券的策略報告指出,或會私有化的國企,包括中遠海運國際(517)、京能清潔能源(579)、華電福新(8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