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的反修例運動需要國際社會同行,正在美國訪問的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昨與四名參議員會面後透露,對方關注香港示威者暴力升級的問題,黎則希望對方可以持續為香港發聲,透過政治表述甚至行動向港府施壓,同時讓香港示威者面對警暴不會感到孤單。
黎智英昨聯同在美港人組織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總監朱牧民及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崑陽會見四名共和黨參議員,包括戴恩斯(Steve Daines)、楊恩(Todd Young)、珀杜(David Perdue)及薩斯(Ben Sasse)。黎智英會後指,席間主要談及香港最新形勢,「佢哋關注、擔心香港暴力升級,好concern,想我哋維持喺唔好咁暴力情形下抗爭」,黎指對方重提馬丁路德金的抗爭例子,「去到尾贏都係non violence(非暴力)」,冀以非暴力保持道德權威。
他指對方沒有特別提出甚麼暴力行為,但關注投擲汽油彈的情況,黎向對方表示情況有所和緩,對方亦指留意到。黎又稱,有向參議員指應多作呼籲,讓年輕示威者在警暴下不感孤單,「最緊要覺得有你哋嘅support;有你哋嘅support,佢哋(就)唔會咁易走向暴力」,認為外國的支持可幫助示威者保持理性。
望國會持續關注香港
至於《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黎稱席間未有太多着墨討論,強調訪美之行重點不是推動法案,反而希望國會持續關注香港,「香港事情上講多啲」。黎重申,美方支援香港的主要原因在於反修例運動反映中美的價值衝突,「佢(美國)support香港因為有價值衝突,美國同中國嘅價值衝突,佢哋support香港都等於support佢哋呢個立場(西方價值)」。
朱牧民則透露,與會參議員稱只要示威維持非暴力都會續予支持,他亦向對方表達參議院通過人權法案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交網絡發文等直接表達對香港示威者的支持都很重要,可提升港人抗爭士氣。張崑陽則指與會者都有向參議員強調和平示威雖有重要性,但在警方先發起暴力之下,示威者不單止保護自己,並有強烈無力感才會作出暴力行為,亦重申不割席原則。
■記者梁穎妍華盛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