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NBA影響力大中資陸續恢復合作

【財經專題】NBA影響力大
中資陸續恢復合作

NBA球隊侯斯頓火箭總經理莫雷(Daryl Morey)一句「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 Kong」,在中美引發巨大爭議,事件發展至今,中央態度飄忽,背後原因可能是NBA在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大,恐怕局勢惡化會與中國企業「攬炒」。

騰訊播球賽 簽百億合同

最受事件影響的企業,要數NBA的「數字媒體獨家官方合作夥伴」騰訊(700),公司年報指2018至2019賽季,共有4.9億中國互聯網用戶透過騰訊平台觀看賽事。雙方自2009年開始合作,今年在阿里及字節跳動加入競爭下,騰訊在7月時宣佈雙方在現有版權合同基礎上續約五年至2025年夏季,合同金額約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是上一份合同的3倍。

火箭隊對騰訊收入亦相當重要。在《2018騰訊體育NBA年度大數據報告》中顯示「火箭是中國球迷的第一主隊,擁有最多25歲以上的球迷」。去年常規賽中直播最多觀看人數前三都有火箭隊。直播途中騰訊會以「免費數次後付費」方式,推出虛擬打氣道具,而去年用戶一共送出5億個道具。騰訊亦與NBA合作開發籃球相關的手機遊戲及電競活動,在「NBA遊戲專區內」的相關遊戲多達8款。

另外,《蘋果》翻查蒙牛(2319)、康師傅(322)及東風(489)年報,皆沒有註明與NBA合作的實際金額。但內媒《運營商財經網》以東風日產為例,指雙方合作多不勝數,如贊助NBA中國賽、球迷日、關懷行動、由NBA現役球員和退役球員參與的球迷互動活動,以及推出聯合產品、周邊綜藝等等,「割席」或令東風日產損失最少數千萬人民幣。

至於蒙牛自2007年起已與NBA合作,成為品牌的中國指定乳品供應商,更曾推出NBA主題包裝牛奶。不少在港上市的中國體育用品集團都與NBA合作,如安踏(2020)贊助金州勇士隊的Klay Thompson及塞爾特人Gordon Hayward等;李寧(2331)及361度(1361)亦有贊助NBA球星。有報道引述Gordon Hayward指,安踏明言雙方合作關係不受事件影響。李寧的官方微博指已中止與火箭隊相關合作,但未有覆蓋整個NBA;361度的官網及微博則沒有表示會否杯葛NBA。有分析指隨着騰訊復播NBA,其他公司亦會相繼恢復合作。
記者:梁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