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銀行是百業之母,環球經濟不濟,國際大行自然無運行,過去兩個月滙控(005)亦接連傳出裁員消息,可見寒冬已至。集團下周一公佈第三季業績,根據15間券商綜合預測,主流看法偏淡,因收益疲弱缺乏增長動力,屬盈利引擎的香港又面臨經濟衰退及社會衝擊,券商估計第三季滙控收入與支出增長率相差,將重回負數(Negative Jaws)警戒線;季內預期信貸損失(即撥備)會按年升逾三成,導致列賬稅前盈利中位數按年跌10.6%至52.96億元(美元.下同)。
記者:劉美儀
獅子行長情股東兼專欄作家曾淵滄認為,減息等逆風因素雖不利滙控短期走勢,但糾纏三年多的英國脫歐有望成功,中美貿易談判亦會促成內地開放金融業,皆對集團長線發展有幫助。
爭取收入增長率大於支出令相差保持正數(Positive Jaws),是滙控策略目標之一,今年首季相差率回復正數6%,中期業績錄4.5%正水平。
收入與支出相差率恐轉負
不過,按15間券商對滙控第三季綜合估算顯示,季內經調整(剔除一次性因素的清水版)收入與支出相差率預測中位數,會再次由正轉負約為-4%;列賬及清水版季度稅前盈利,按年跌10.6%及7.9%,季末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為9.5%,與11%的中期目標仍有距離。
生意淡薄,節流是反敗捷徑。8月初滙控易帥,同日宣佈將裁員逾4,000人,本月初外媒再引述消息報道,集團計劃裁減1萬個職位(截至6月底其員工總數為23.8萬人)。兩名外資證券分析員指,裁員瘦身肯定是集團未來焦點,但「郁人」前先要賠償,尤以海外市場僱傭保障條例全面,未慳錢可能支出增幅先反彈,故綜合預測顯示,第三季滙控可能重現negatvie jaws是箇中原因,對第四季表現亦未許樂觀。
減息量寬成「銀行股毒藥」
中投傲揚基金經理溫鋼城表示,全球減息量寬,淨息差無可避免收窄,「係銀行股毒藥」,滙控業務覆蓋多個市場風險更難控制,加上主要市場之一的香港又面臨經濟衰退,周圍增長欠亮點,「表現跌少少唔算太差已收貨」。由於收益難拓展,他相信集團會盡量控制支出「慳得就慳」,但精簡行動涉僱員賠償,故收入與支出增長率相差,「若變回少少負數negative jaws亦屬正常」。
摩通日前以滙控「逆風收益因素上升延至2020年,聚焦支出控制」為題發表報告,指一系列下行因素,包括美國減息、港息亦跌、銀行淨息差受壓,以及香港宏觀經濟及中美貿易風險困擾。摩通預測,集團第三季列賬稅前盈利按年跌10.5%至53億元,撥備則大升49%至7.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