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人誌:一歌兩制下的高度自治 張崇基 - 余家強

蘋人誌:一歌兩制下的高度自治 張崇基 - 余家強

[1993年佐敦某教會,筆者第一次陪女朋友阿媽返主日崇拜,同場一對年紀和我差不多的兄弟現身,信眾鼓掌祝賀張崇基和張崇德,雙重榮歸。

說雙重,因為剛從加拿大大學畢業、剛摘下新秀歌唱比賽桂冠,最美前途,指日可待。可惜連累了一位青年──那時筆者還是學生,拍手無塵,女朋友阿媽後來成為我岳母,可想而知,人比人,比死人。

2019年這天提起,張崇基有點印象,苦笑說:「那間是我家的母會(教會),回流香港總要返去看看,沒想到連累你,其實大家都剛起步,滿懷憧憬……」

對,重點在1993年,當時當然不知,樂壇、娛樂圈以至各行各業,攀登高峯無可再上,唯等滑落,即是你以為啟航,原來已經水尾。至少,新秀那根魔術棒失色了,兄弟倆二重唱殺出血路乃後來的事。雖然仍黑黝結實得像個beach boy,他曾是香港滑水代表,驀然回首,十一月轉眼半百之齡。

最好的已在80年代發生完。

所以,張崇基今次索性單飛,開宗明義出Hi-Fi碟《我的八十年代廣東歌》,標題字字血淚,若說口水歌,我寧願舐口水,我寧願拍手無塵推倒重來。

假如人生、社會有得像金曲翻唱,幾正呢。

撰文:余家強
攝影:羅錦波

新秀

「外國一畢業回來攞埋新秀,旁人眼中的確平步青雲,但我的音樂路自幼不順利。中學參加校內得第三,那年話無budget,僅冠亞軍有獎座,不過師兄師姐要準備公開試,由我代表去聯校,壓力大到失聲,唱呂方《普通人》第一句就走音。後來在加拿大副修音樂,學夾band,不斷挑戰。」

Andrew並非故意不提弟弟張崇德,「孖仔」一向各有各唱。「直至新秀才第一次聯手。

「我們讀電腦的,懂分析,自己打自己,不合經濟原則喎,而且考量過歷屆solo已多,那時很迷優客李林,林志炫的高音神一樣,我們便重新設計一套二重唱的《認錯》參賽。」

正因讀電腦,凡事計算之內。「我家家境普通,四年零九個月來半工讀沒放過假,亦幸好半工讀,未畢業便收到渥太華一份offer,若然多倫多一定立刻答應啦,但家在多倫多,渥太華租屋另一筆使費,很掙扎。留港探親,一邊新秀逢關過關,一邊渥太華公司不斷email催,準決賽前推了人家。

「加拿大華裔IT男永遠一個樣,foresee到自己十年後。計數還計數,未知數才刺激。」張崇基說。

開局選擇正確,新秀冠軍獎品包括價值十萬韓國汽車,價值五萬50吋坐地電視,回流恰好用得着。

一眾新秀中,張崇基算是贏得不合時宜的一位。

坐地

但,50吋電視何解五萬蚊咁貴?凡事會貶值,當年CRT仲重到要坐地,新秀亦開始貶值,「生銹們」坐咗喺度。

「我和弟弟講,我們讀過書,不能坐着等發明星夢。我外表不出眾,肯定不會輪到男主角。我第一份工是替電視配樂。」

第一份工豈非華星合約歌手嗎?「我稱它為身份,因獲獎附送的身份,我仲有個身份係TVB包薪藝員㖭,同期包括周星馳、袁靚靚,我就$24,000──年薪,所以不得不學做幕後。

「歌手太被動,等通知錄歌、出活動,無job就無收入。真正工作唔應該咁。」Andrew說。

冷知識到,他們是唯一沒正式名稱的樂壇組合,曾試叫無印少年、Zoom、二崇唱,你不會知的,你可能只知他們孖仔,但其實他們並非孖仔(相差兩歲),踢明星足球隊,譚詠麟貪口爽嗌開「大孖」「細孖」而已,樂壇另一冷知識。

「我比較悲觀亦比較實際。當時華星人事變動頻繁,根本無心搞。」

後來,索性轉職亞視音樂總監──即係搞乜?

張崇基懂筆者言下之意,苦笑說:「亞視仍有製作期間,我包辦配樂、台歌,作過30至40首主題曲和插曲,《星光大道》唯一一次音樂會band leader。發表少人知,舊亞視藝員如田蕊妮、袁文傑都後來才被『再認識』,但算否白費呢?過程中老闆有出糧。至今上大陸演出,偶爾仍有人問起我:『原來《萬家燈火》你作的?』」

熱愛運動的張崇基,曾與張栢芝弟弟張豪龍一同開設滑水學校。

二部

歌手路的延續,靠兄弟同心。

「想灌唱片,但香港缺乏二重唱觀念──即係一人一段?定係和音呀?點解一樣咁大聲?96年,我們轉到台灣發展,請『凡人二重唱』的莫凡監製,人家一定懂啦,才錄到心目中所要的。那時做很多校園show,我懷疑我們唱《認錯》比優客李林更多,有次巧遇林志炫在後台伸頭出來問:『是否認錯了?』

「台灣不景氣,我和弟弟又回港各自工作,結識麥皓輪,他專捧女子組合如夢劇院、Echo都成功,不信邪想試試男子。因為要低成本,每次趁studio用完還剩一個半個鐘急call我們上去,隨傳隨到,所以張唱片斷斷續續錄足兩年。」

唱甚麼好呢?得罪講就係口水歌,即是大台新人樂此不疲那些。

「我和弟弟proud of翻唱之風總算由我們帶起,而且每首經過重新設計玩法,無偷懶。

「市道已經不夠新歌,曲詞人偶有滿意作品,揀畀陳奕迅、張學友啦,會畀張崇基、張崇德嗎?我自己都寫歌給鄭秀文。

「我們沒budget宣傳,惟靠首歌本身已經夠認受性。以前大家話二重唱好難跟住唱,咁熟如《約定》便無障礙啦。」

合情合理合法。

皇天不負,多次音樂會滿堂紅,2005年更越級於紅館開show,標題語帶雙關──兩人亦終於有了組合名:基會難德。

與弟弟張崇德舉行《基會難德》演唱會,成功再次吸引觀眾。

單飛

但今次他獨唱出Hi-Fi碟。

Andrew說:「以往,每逢音樂會都是觀眾重新認識的契機,因為穿插獨唱環節。合唱,要將本身特質收起些,否則太搶,朋友聽完各自solo,會問:『乜原來你把聲可以去到咁?』

「所以,久不久想試吓一個人的感覺。哈,根本無特別諗過所謂單飛,反正不代表以後不合作。」

旁人從更實際角度出發。張崇德曾另外告訴筆者,華星曾勸他獨立發展,有道理的,一份錢一個人收總多過兩個人分……

張崇基這次說:「他第一時間通知我,我們甚麼都傾。」哥哥眼中,弟弟比較靚仔。「公司覺得他外形適合,但都係講吓啫,夠話出碟啦。我們同撈同煲一齊捱,對世情看得透徹,無咁易受人影響。」

對,大方向一致,休戚相關,卻正如一首歌能有多種唱法,同胞手足求同存異,高度自治,有何不可?

訪問現場在銅鑼灣酒吧天井,當晚林鄭伊館見市民,直升機低空盤旋,幾次掩蓋我們聲音,如何對話?究竟高度自治抑或高壓統治?

配合拍攝,筆者點唱他Hi-Fi碟內的《奔向未來日子》(原作屬張國榮),張崇基和結他手Benson演繹出來與別不同,貫徹藝術家不斷求新的脾氣。

張崇基問筆者:「為甚麼不點《當年情》?」作為電影《英雄本色》主題曲永遠經典。

我答:「你自己都錄了《奔向未來日子》啦。」那是其續集主題曲。

會明自然明,向前看,不只想當年,a better tomorrow。

張崇基說:「八十年代的好處是旋律感強,歌詞簡單,人人容易代入去。

「我希望用舊歌養新歌,賺到錢,仍想出全新大碟,無新不成舊,這樣才對樂壇健康。」

也是奔向未來日子。

後記

始終唔習慣只訪問張崇基,但個體就是個體,尊重兩制,細看之下,兩兄弟還真不同。

張崇德很虔誠,讀埋神學博士。大孖感覺貪玩些,曾與張栢芝弟弟張豪龍合辦滑水學校。「貪玩與返教會無關,基督徒不一定木獨文靜,可以活潑的。信仰是生命,不是形象。

「小時候兩兄弟乜都一齊玩,人越長成,分別越明顯。在加拿大,弟弟讀書壓力大到要食藥,點知他後來越讀越上癮,我就更加愛上運動。某次宣傳拉他去影滑水,勉強起到水囉。」

弟弟中年發福,張崇基卻50歲依然銅皮鐵骨,貪玩到,2012年才初為人父。「因為我悲觀,全靠弟弟改變我。他拍拖不久便結婚(弟婦是著名藝人劉美娟),經濟未穩定。弟弟文靜但勇敢,跨出第一步,其實世界哪有完全穩定?於是我拖到『唔結就分』關頭,乖乖就範。」

「結婚十年才生BB亦然,再唔生,女性限期等不及。弟弟那件事(指劉美娟誕嬰夭折),24小時全家由天堂跌至地獄,怎不怕怕?但眼見他們克服到,後來一對小朋友咁得意,我又跟住生囉。」

張崇基現職歌唱老師──培訓參戰新秀?

「不會啦。學生通常為工作需要應酬,想唱卡拉OK唔失禮;或者練歌婚禮用;或者藝員操定登台搵外快;或者新人錄碟由我執吓。純粹發明星夢的已很少。大家都目標為本」

大家都沉澱了。浮華散盡。

服裝:Vivienne Westwood
場地提供:Vibe Café &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