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畫布 - 楊靜

城市畫布 - 楊靜

身邊有幾位學者做城市研究,重點關注建築師、景觀設計師等職業如何形塑都市。這週在北京公幹時遇到幾位在內地經營多年的香港地產人,忽覺五十到一百年後,有人想要研究中國大都市的城市風貌,地產人更是需要大書特書的群體。

北京市中心,東城區的一片胡同裏有塊風水爛地。據本地人說,早年間這也是熙來攘往的商業區,可突如其來一場大火把原本風光的商場燒掉,還出了人命。那之後陸續有人前來做新生意。可來一家倒一家,人們說是盤據在此的亡靈怨氣太重,有商業「咒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如是就一直留着一塊低價地盤。

幾年前有個一直在華南發展事業的香港地產人從政府手中拿到這塊地,規劃將此地發展成文化藝術中心。蓋樓改地自不必說,他讓北京人大吃一驚的是請來著名風水大師作法,驅除邪靈。但更重要的是第二招,在中港地產業縱橫的這許多年,他自然積累了許多人脈資源,並注意到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對於內容消費的極度飢渴。香港商人的買辦本色此刻顯現,他多方溝通談妥諸多國外大型美術館、博物館品牌,低價給地,請對方來北京開分館、分店做生意。地是別人的地,內容也是別人的內容,但錢自己賺到,這樣的乾坤大挪移才是真.風水大師。

我去那日,最先開幕的那家美術館從英國搬來一套展覽,門票收180元人民幣一張,據說每天至少有1000人買票入場。展覽中規中矩,沒有更多,也沒有更少,是在歐洲常見的傳統展覽。我跟在觀眾後面,走馬觀花看一遍,也有一家人來看的,也有所謂潮人。潮人們第一要事是拍照,有的站在較大幅畫作前拍,有的在入口高檔咖啡店裏拍,有人在建築外牆海報下拍。快要離開的時候,入口處圍了很多人,原來是一位電影明星的替身駕到,幫真神節省時間,選擇擺拍位置。

好多年後,當人們談論起這一塊藝術寶地的崛起──如果這寶地還在,記得的會是英國的展覽還是中國的明星,而玩轉這盤生意的大師,那時又在盤活哪片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