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藍叔歷史隨筆 - 葉漢良

在學藍叔歷史隨筆 - 葉漢良

吾友舊同事曾展章兄磨劍十年,做了175萬字,編寫成《華夏歷史年表筆記》,厚逾舊時差館常見之黃頁分類電話簿。上起盤古,歷三皇五帝,神話了幾數十萬年,迄至公元前2205,起干支遞嬗於丙子,啟夏朝,為信史始,故稱華夏;《筆記》多以古典及「正史」為經,下至《清史稿》,旁及近代歷史名家論著。筆記則止於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段祺瑞任臨時執政」,未知後續如何。

我曾稍獵中西歷史,近日因多向藍叔學習,重興涉趣,略得印象,難言心得。得閱曾兄《筆記》,遂萌溫習之意。

通史多記朝代興替,爭戰及版圖更迭,華夏歷史尤然;記的都是帝王家事,如廝殺、叛逆、登位,討伐、破賊、平亂;對外則是開疆闢土、喪地賠款、媾和征戰、降敵納貢,並且經常滅族等,中間亦有苦命皇帝落荒而逃的故事;就算貌似「和理非」的宋代,除了每與契丹遼、党項夏、安南、青唐羌、女真金等周旋之外,還滅過盤踞河湟一帶的唃廝囉政權。硬的不成,便來軟的,送銀両、美女和蕃(唯宋少見),幾乎是自古以來的中國模式、不二法門。

平民角色,則跡近隱形。

讀史能鑒古知今,《筆記》厚重沉澱,宜偶翻及因需而查閱,細讀則易成瞽叟。「池中舊水如懸鏡」,偶然揭至唐朝段,忽見偶像韓愈公如面,適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九年,「 十二月,監察御史韓愈上疏:以『京畿百姓窮困,應今年稅錢及草粟等徵未得者,請俟來年蠶麥(蠶成麥熟時再徵收)。』韓愈因而獲罪,貶為陽山令(廣東清遠市陽山縣)。」不要以為唐朝出了個魏徵,其他人也可東施效顰。文人晉身朝廷,如果看不通、想不開,仕途多蹇,幾為定律。

我重炙了韓師言行一遍,恍如眇而能視。蘇軾稱讚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讀之如沾浩然之氣!果然?原來文衰了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公元25-619年),幾六百年,有冇誇張D啊?

我想起了高中時讀過韓公的諫唐憲宗《諫迎佛骨表》,令他貶官潮州,還寫了一篇《祭鱷魚文》,讀之已覺「騎呢」;他自述以一豬一羊祭鱷,輔以頌唸,施如「神打」,據聞鱷魚就此絕跡。不過後世踢爆,其實鱷「死」鱷還在。

好戲常在後頭,原來韓愈在潮州耐不過八個月,便給皇帝寫了「悔過書」——《潮州刺史謝上表》,讀之涕淚交濺,恍如電視認罪,我節頭節尾,以窺管豹:頭段「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陳佛骨事,言涉不恭,正名定罪,萬死莫塞。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謂言雖可罪,心亦無它,特屈刑章,以臣為潮州刺史。既免刑誅,又獲祿食,聖恩寬大,天地莫量,破腦刳心,豈足為謝!……」尾段「……而臣負罪嬰,自拘海島,戚戚嗟嗟,日與死迫,曾不得奏薄技於從官之內、隸禦之間,窮思畢精,以贖罪過,懷痛窮天,死不閉目,瞻望宸極,魂神飛去。伏惟皇帝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憐之,無任感恩戀闕慚惶懇迫之至。」

肯悔改認錯,堅定不移緊跟聖上,一抓就靈。果然,表進,即得敕令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穆宗即位後更奉旨回京,歷任國子監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職,死後贈為禮部尚書,謚為文,仕途幾近完勝,垂範擁護建制之美。

西人讀華夏史難,皆因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撲朔迷離、真假難辯、疑幻疑真。我一位於長春藤學府讀商管及科技資訊工程畢業回來的朋友,是藍絲精英,熱愛祖國,曉說我們「經常俾人蝦啦,五胡亂華啦,鴉片戰爭啦……」諸如此類。我想起了美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部(War Department)為了鼓勵士氣,並且讓參戰軍員認識中國盟友的文化,製作了宣傳片"Why We Fight",系列共七套(A Series of 7 Information Films),載大量黑白影像紀錄,其中一條叫做"The Battle of China",長1小時3分,片頭用上了《義勇軍進行曲》,相信還是由美國佬的Army Air Force Orchestra奏的。旁白說仰慕我們五千年文化,稱許我們喜愛和平,發明了火藥,也只用來燒炮仗、放煙花。大概是把我們的「勇武」聽錯成「絨帽」(又是Google語音輸入法的錯)了。影片約5分鐘時有旁白說:「……4000多年連綿不絕的歷史,他們從未發動過侵略別人的戰爭……」,er…er…對!對!對!電影還教育觀眾雞精地緊記華夏三件事:

Three facts must never be forgotten:

China is History. China is Land. China is People……

曾兄的《華夏歷史年表筆記》義賣捐助之「心晴行動慈善基金」,乃由其妻林建明姐創辦,協助精神或情緒病人;以書養志,導人多讀歷史,以理性看世界,亦有助於診斷及治癒病源,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