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進擊的農業(東京農業行之四) - 坪原猴

【越陌度阡】進擊的農業(東京農業行之四) - 坪原猴

為甚麼東京以至於整個日本的農業都在改革呢?那首先要談到他們的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

一般人談到「安倍經濟學」都只有「量化寬鬆」、「日圓貶值」等財經字眼,但那其實是更全方位的國家經濟重組振興計劃。自二戰土改之後,日本佃農取得土地成為自僱農,再配合JA(農協)的包銷工作,令到戰後農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國民的糧食供應得以保證,在當時而言是一項德政。

但經歷了六十多年的變化,現在已顯得不合時宜,日本農業成為一個積習難返的一個區域,涉及大量地區選票,無論是那一個政黨上台都只是叫叫口號,然後便加大補貼令農民開心一會去安安穩穩爭取選票,令到地方農業負擔日重,農業萎縮。但安倍政府看到土地、人口、資源悉數比自己弱小的荷蘭,在短短的二十年間,以專業的精緻農產品打開出口的大門,成為僅次美國的農產品出口大國,便希望改變一向以補貼為主的農業國策,成為以出口賺取外匯的高級農產品出口國,所以訂下了「攻擊式農業」的改革政策。

「江戶東京野菜」是一個以傳統蔬菜,推廣東京在地在銷的策略。

這一類強調選用本土農產品的餐廳,在日本非常流行。

一村一品 成就夕張蜜瓜

要轉守為攻,說易行難,其中一個名為「產業六次化」的政策便配合大企業出台,甚麼是「產業六次化」呢?這次東京行有幸可到著名的人力資源及培訓企業「PASONA GROUP」聽取關於日本「產業六次化」的概念。一般的經濟生產模式分為第一級的生產、第二級的加工(及物流)、第三級的行銷及服務,那原本是各自分工的不同行業,但產業六次化的概念就要把三個部份整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附加價值,讓農業單單由生產農產品便完事的單純思維,轉變成一個直接面向客戶的產業經濟鏈區。

要做到這樣,便要推動企業進入農村,把農村的形象重新包裝,在日本有一個「一村一品」的運動,把每個地方的特色農產品標榜出來,如香港人聽到的「夕張蜜瓜」和德島的「鳴門金時」番薯,這些已經不只是一地土產,經過推廣行銷之後,成為品牌商品。在東京,農夫們就以歷史角度去重新包裝一些傳統作物,是為「江戶東京野菜」,現在經認可的大概有45種,掀起對傳統農作物的關注。

農業觀光 振興地方經濟

不過,就是市場推廣做得多好,農產品在去到顧客面前便壞掉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在整條產業鏈中,作物的加工及運輸便是帶動的重點了。冷凍運輸的物流業一直都是日本的強項,為了出口更便捷,日本把沖繩的那霸機場重新打造成農產品的樞紐,所有的本地農產品都可在收成內的一天去到那裏的中央冷凍庫,再隨時出口到其他國家,大家現在知道日本運到香港超市的農產品為甚麼如此新鮮了。

不單止外銷,拉動內部的農產品消費也是振興地方農業與經濟的一項工作,地方農產品的多元化生產,推動特色餐飲旅遊項目以刺激內銷。PASONA就成立了「農援會」部門協助地方農業的專案,除了提供商業建議,更找明星幫手,又聯合其他文化產業,提升農民的形象及市場多元化,讓農業觀光及地方加工農產品能跑入尋常百姓家,在兵庫縣淡路島的「火影忍者忍村」主題公園就是他們的企劃了。

日本這一連串的行動,把原本無人問津的農業,提升為國家經濟復蘇項目,鼓動企業參與發展,令鄰近的台灣、南韓及中國大陸都驚覺起來,原來一直以為是補貼包袱的農民及農業,其實可以是賺錢及振興地方經濟的原動力,大家都開始討論及模仿日本模式。(待續)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