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Connect 本地南亞人港共鳴

真‧Connect 本地南亞人港共鳴

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岑子杰被多名疑似非華裔男子襲擊,令今天的九龍遊行波譎雲詭,有人擔心少數族裔雲集的重慶大廈和清真寺會被針對。事實上,有居港南亞人早於6月中已參加反送中運動,也有人難以抹走7.21元朗恐襲的陰霾。

V自6月已參與反送中運動,包括聲援於尖沙嘴被射眼的女示威者。

少數族裔人士6月9日參加100萬人反送中遊行。

伏擊事件翌日,有南亞團體攜果籃往醫院探望岑子杰。

喜劇演員:怎會用膚色區分

今天上街的示威者會否針對重慶大廈和清真寺?37歲的印度裔港人V(Vivek Mahbubani)胸有成竹說:「你冇睇連登咩?大家講咗唔會去『裝修』(破壞)。」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V是喜劇演員,全職在酒吧、劇場等地方表演棟篤笑,這四個月來不但常看連登,還愛帶媽媽逛連儂牆,「她不懂中文,我跟她解釋文宣,她退休前在聖心教英文,常說小朋友是社會的未來,認為成年人有責任為下一代爭取美好的社會。」

冒雨反送中更感團結

自6月中,V已跟南亞裔朋友參與反送中,包括在8.18流水式湧入維園集會,「落住雨、擔住遮,站了幾小時,晚上連登說要舉行皺皮大賽,因為大家浸水浸到腳皺皮,喂,我都皺皮喎!」

V在城大畢業後從事網頁設計,約2010年開始表演棟篤笑,歷時四個月的反送中運動也影響他的生意,9月兩場表演因示威取消,10月的表演因港鐵晚上停駛而告吹,但他不會責怪示威者,「做生意本來就受很多因素影響,難道打風時你鬧打風麼?」

有人感嘆社會撕裂,V更着眼We Connect的一面。他說很多南亞人跟香港人一樣看着直播,南亞人跟香港人一樣接受不了7.21元朗恐襲,這種團結令他覺得香港很可愛,「以前不會有人抬着一箱水在街頭派,現在常有人一邊派水一邊嗌:『隨便攞,唔使錢。』」

V說整個反送中運動人人有份,「香港不是一個種族,而是一個心態、一個思想,怎會用膚色去區分香港人?」未必人人知道南亞人一早參與反送中,但岑子杰被襲卻令人懷疑跟南亞人有關,仍在病榻中的岑子杰以短訊叮囑大家別記恨同受壓迫的人,連「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也罕有發出聲明,譴責襲擊暴行,指回教社群會與香港人同一陣線。

工程師:元朗恐襲十分可怕

少數族裔在香港生活從來不易,來自巴基斯坦的Yasir Naveed於2005年隨父母來香港,跟很多少數族裔學童就讀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他們的社會資源少,難以融入香港社會,大部份人只求將來做看更和送貨,他高考那年全級只得兩人升讀大學。

Naveed認為即使雙方都有暴力,但最大責任在於政府。

籲示威者別針對宗教

Naveed高考也「肥佬」,要比常人花十倍努力,最終完成學士和碩士課程。畢業後當上工程師,如今在金融界當管理顧問。他看盡居港南亞人遭受制度歧視 ,因此對港鐵聘南亞人處理示威衝突十分不滿。他質問:「港鐵上次刊登只用英文寫的招聘廣告是何時?港鐵對上一次聘請南亞裔工程師、會計師是何時?30年來,他們甚至不會請南亞人去舉『小心車門』的牌。」

政治問題,治安解決;治安問題,南亞人解決,教人如何不憤恨。

在整場反送中運動中,大部份南亞人跟香港人憂戚與共,Naveed說最難忘元朗恐襲。「任何人可以走進港鐵或私人地方無差別攻擊普通市民,現場居然沒有執法部門人員,政府事後不了了之,這件事十分可怕。」

Naveed的父親是巴基斯坦社運分子,多年來關注當地的人權問題和酷刑情況,Naveed理解反送中示威者的訴求,但他忠告香港人不要將宗教和種族帶到示威中,例如曾有人在示威現場的地上噴上可蘭經的文字,令他傷心不已。「作為回教徒,如果我看見地上有本可蘭經,我會立即擱下一切去拾起它,我也會這樣拾起聖經或其他宗教書籍,因為我無法容忍神──不管是哪一位神──的說話遭踐踏地上。」

岑子杰遇襲當晚,Naveed看着新聞毛骨悚然,他說因為岑子杰是其中一位最堅持和平抗爭的人,也因為擔憂南亞人從此被仇視。他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認為政府要為四個多月來的示威負最大責任,批評林鄭月娥以雙重標準對待示威衝突,又不願與市民真誠溝通。「政府一日不回應市民訴求,這些示威活動就難以平息。」

記者:呂珠玲 攝影:林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