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 - 左丁山

自古以來中國 - 左丁山

一些愛國文人寫文宣,每每下筆就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好似理直氣壯,理所當然。左丁山中學讀文科,會考成績水皮,考八科只得中史攞到C級,為同學補習中文,同學考到C,自己考到D,畀一眾同學笑到面黃,連老師非常睇好會計科一定考A,都係攞個D(其實考LCC Higher攞優異級,竟然,會考死火)。有此成績,中學同學當年認為左丁山係「中史專家」,專乜家吖,從奶路臣街舊書攤買到不少歷史演義,讀埋晒啲野史而已。但睇演義小說,如薛仁貴征東,五虎平西(狄青等),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就知道中國今天好多地方在唐宋元明清之前,根本不是中原皇朝統治的,否則邊會有咁多百年、連年征戰,令不同朝代皇帝應接不暇,漢朝就有霍去病伐匈奴,昭君出塞和番,蘇武牧羊等故事,三國有孔明六出祁山征服南蠻不復反故事,魏晉之後有五胡亂華,唐代有仁貴征東,安祿山與楊貴妃……一路數之不盡,最出名係秦檜十二金牌召岳飛,靖康二帝被金人所俘,金人係乜人?咪係滿洲人嘅老祖宗囉。讀高陽小說「胡雪巖」,就知道回疆(新疆)本非清朝統治,直至光緒二年1876,左宗棠率軍西征,由胡雪巖搭通天地線,搵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借錢做軍糧,遠征回疆,大獲全勝,新疆先至係正式由北京皇朝有效控制。於此可知:「乜乜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有時要做歷史fact check,講清楚「古」有幾「古」,一千年吖還是三百年?

中國不少圖書館、博物館至今收藏大量古代歷史典籍紀錄,文物,如果全部公開,可以大大有助歷史學家去研究中國之「疆界」究竟有幾「古」。復旦大學歷史學家葛兆光教授在「歷史中國的內與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講到:「所謂古代文化與族群,都未必『出於一』,古代中國之族群也無法簡單地說它們都是『炎黃子孫』。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無法簡單地認定現在這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民族、語言的共同體。」嗱嗱,若非有預定立場人士,應會明白「自古以來中國……」係一個過份簡單(over simplified)概念,請歷史學者做多啲研究得唔得?可惜呢,葛兆光教授的大作好含蓄咁說明:「古代西方北方的匈奴、鮮卑、突厥、吐蕃、回鶻、契丹、女真、蒙古、滿洲,以及南方的濮、溪、洞、蠻等相當多的非漢族群和邊緣區域,是否也曾是歷史上『中國』的『周邊』?我們是否也應該從他們的立場、視角和文獻,在歷史過程中反觀『中國』?不過,由於這在中國大陸不是學術領域裏的歷史問題,而是治政領域中的現實問題,因此,這些年來我只能比較含糊地使用『周邊』這一概念。」

在中國做學術研究要十分注重政治領域的現實,學者難以嚴格求真,明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