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剛在《施政報告》公佈放寬按揭保險,措施令樓市由跌轉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被揭發《施政報告》公佈前一個月涉「偷步買樓」,購置深水埗兩個單位。有立法會議員批評,聶或預先得知政府敏感消息早着投資先機,或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特首辦須公佈有關措施是何時制訂,聶是否有出席相關會議。
《施政報告》為協助高收入但欠缺首期人士置業,將八成按揭樓價上限由600萬增至1,000萬元,首次置業客申請九成按揭樓價的上限更倍增至800萬元,消息一出令本來下跌的樓價再度亢奮。
或違公職人員失當罪
根據行會秘書處網頁,聶德權利益申報資料本月曾更新,秘書處10月2日獲聶通知要加入兩個新購入、位於深水埗的住宅樓花。申報表顯示涉事兩個樓花由聶家人擁有百分百業權。如聶無違反14天內通知行會秘書處要求,聶家人估計9月19日或以後購入上述樓花,這意味聶家人極可能在港府制訂《施政報告》的關鍵階段時間入市。
立法會議員區諾軒指聶德權作為問責官員,絕對有機會知悉《施政報告》內容,即使有關置業決定是由聶的家人作出,但也難以洗脫他和家人得知有關消息繼而購置物業的嫌疑。區認為特首辦和行會有必要交代《施政報告》中導致樓市回升的放寬物業按揭措施是何時制訂,相關會議上聶有否出席,「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的不恰當行為,是包括「參與作出可能會或被視為會受私人或個人利益影響的決定」。
聶德權昨晚透過新聞秘書回應指,其家人9月購買了兩個位於深水埗區物業,有關交易屬家人決定,「局長完全沒有參與……局長並沒有參與2019《施政報告》有關房屋政策的討論和制訂」。聶得知交易完成後向行會申報,他及家人在這次購置物業中,並無因《施政報告》有任何得益,亦沒受惠於《施政報告》有關房屋政策的措施。
■記者姚國雄、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