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十問九不應的面試 - 蘇菲

【飛常Playgroup】十問九不應的面試 - 蘇菲

這是朋友小女兒的面試經歷:
在面試房間裏,朋友和女兒跟面試的老師面對面。老師拿起枱上的小杯,面帶微笑地問:「這是甚麼?」女兒不答。

老師再指一指旁邊紅色的玩具車,問:「這個又是甚麼?」又不答。

老師拿起玩具車,問:「你想不想玩呀?知道怎樣玩嗎?」不答,還瞪着大眼睛看着老師。

老師再接再厲,拿起一本故事書,問:「知不知道這是甚麼?」不答。

那是徹頭徹尾的十問九不應。老師依然保持笑容,最後說:「可以啦。你好乖呀,老師送你一張小貼紙作獎勵。」小女孩終於露出笑容,伸手接下老師送的貼紙,終於弱弱的說了一聲「多謝」,轉身就馬上摟着媽媽。

一歲半就開始競爭

朋友帶着女兒離開,對於這次面試,心裏早已打定輸數。但她沒有難堪,沒有氣憤,因為女兒當時只19個月大──一個一歲半的幼兒,能夠和一位陌生人面對面坐着,安安靜靜、沒有哭鬧,還會說多謝,朋友覺得已是超額完成。

在香港,小朋友PN班入學是很普遍的事。PN適齡入學是兩歲,向前推算,參加PN面試的小朋友,大多只有一歲半。一個生命,來到這世界僅僅一年半的光景,未戒夜奶、屁股還包着尿片就要他們去面試(很多名幼的PN班甚至設兩輪面試),在外國人眼中確是蔚為奇觀。小朋友不喊、不嚇到瀨尿,其實已經是很畀面的了,只是在競爭當前,十問九不應通常會換來reject信。難怪朋友說,要在這遊戲中生存,首先需要的是一顆能豁出去的心。

撰文: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