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風暴前夕的日本第一高瀑 - Daniel-C

【野人周記】風暴前夕的日本第一高瀑 - Daniel-C

【野人周記】
早上5時32分,劍岳日出,低層厚雲堆積,無緣見紅日,但總算能見彩霞與半邊藍天。早餐後,烏雲已滿蓋南方天際,劍山莊的工作人員忙於為窗戶套上防風板,我匆匆道別後,便啟步下山。颱風逼近,預計傍晚掠過身處的富山縣,得趕在登山巴士停駛前到達室堂,否則無法於當日回到富山市。途中在劍御前小屋稍事休息,碰上正在作防風措施的管理人員,用簡單的英語交談幾句,知道這個21號颱風來勢洶洶,也擔心身處山㘭位置的山屋,破壞難免。問他為何不撤退往室堂,颱風將至,應該不會再有登山客上山吧,「昨天上山的人,部份也許未能趕及下山,需要山屋躲風。」山屋是其中一處下山必經之路,日本人的敬業、細心體貼的服務態度,讓人無話可說。

9時28分,終於抵達室堂車站,告示說巴士下午才停駛,原定安排在下山途中轉車時順道重訪「稱名瀑布」的行程,應該可以繼續。在立山車站前等候往瀑布的巴士時,司機趨前向我說了一大堆說話,可惜自己日語能力近零,看到我茫然的樣子,他似乎頗着急,跑到資訊中心把懂英語的工作人員拉出來跟我解釋,原來因為颱風關係,這是最後一班往瀑布的巴士。步行到瀑布前需25分鐘,一來一回,為了趕上最後一班回程巴士,花了1,000日圓,在瀑布的停留時間,其實只有十五分鐘。感謝司機的提醒,雖然一向討厭走馬看花,還是決定上車,並通過工作人員向司機保證會準時回到巴士站。

巴士司機盡責 華裔客不講理

身為「瀑癡」,對瀑布情有獨鍾,號稱日本落差第一大的瀑布,往瀑布的道路很多時候會因落石而封閉(上一次是2017年,今年8月又再封),有機會當然一訪再訪。源自立山連峰的融雪水,經彌陀之原,在此350米高懸崖,分成四段,曲折奔流而下:第1段70米、第2段58米、第3段96米,第4段最長,達126米。重訪稱名瀑,另一原因, 是一部日本電影,講述測量員柴崎芳太郎為填補日本地圖上最後的空白登上劍岳事迹的《劒岳 点の記》。測量隊在水聲轟隆的稱名瀑布底下涉溪而過,沿「八郎坂」登上「彌陀之原」,電影場景中的壯麗景色,一直沒法忘懷。乘巴士從室堂下山途中,經過彌陀之原後,是可以從車窗看到山谷中的瀑布的,巴士司機都很通情達理,故意慢駛,天氣好的時候,甚至稍停一分鐘。早前下山時遠遠看見瀑布,水勢不算大,如今來到瀑前,水聲轟隆,恍若山洪暴發,水花飄飛如雨下,無法靠近拍攝,右邊春末夏初白雪融化時才出現的榛木瀑布(ハンノキ滝),也隱約現身,看來山上開始下大雨了。準時回到巴士站,當天最後一班回程巴士已在停車坪等候,我仍是唯一乘客。過了開車時間近五分鐘,司機還沒有動作,對極為守時的日本交通班次來說,十分罕見。一對中年男女趕到,不斷地道歉,司機應該是記得乘上一班車來瀑布的遊客,還沒有下來。

回到立山車站,已感到風勢增強,看到一對華裔夫婦正在用極有限的英語跟資訊中心在交涉甚麽,我的日語不行,英語還算可以,便走前看看有甚麽可以幫忙。我用普通話轉述了因颱風關係巴士已停駛的情况,但他們堅持往瀑布的最後一班巴士應該是15:30,又說自己遠道而來,要求人家體諒,危險與否自己會負責,更怪我為何不幫自己人。面對蠻不講理之人,也不想浪費時間,轉身向職員苦笑說聲抱歉幫不上甚麽忙,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風眼掠過富山灣時,風暫止,雲開洞,天色詭異。

海水溫度上升 颱風越來越強

回到富山市,風雨交加中抵達預訂了的旅館,一個小時後,颱風風眼便掠過富山灣。電視新聞報道中,看到大阪市受嚴重破壞、關西機場被水淹……那是2018年9月4日,號稱25年來最強的第21號超強颱風「燕子」橫掃四國、關西地區,中心風速達162公里,大阪更錄得每秒48米、57年來最強風速。然而一年之後,便再來個61年來最強的颱風第19號「海貝思」,重創關東和北陸,豪雨更讓廣泛地區河川氾濫、土石流處處。海水溫度是颱風的能量,全球暖化,海水溫度上升,颱風也越來越強。天知道,明年還有甚麼新紀錄要打破。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