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施政報告》想轉移視線,打民生牌,然而,政治問題一日不解決,民生壓力難以緩和,經濟更將會慘不忍睹。
以前,有些位於prime location的戶外廣告牌,閒閒哋要排半年或以上才可以等到有位。如今,只要去中環一帶睇吓,就知道香港經濟已進入了寒冬。
那些被高檔時裝品牌長期霸佔的廣告牌,最近竟然被環保團體取而代之。好明顯,就係因為marketing budget被公司凍結或抽起,根本就唔會有人落廣告,所以劈價以超筍價,甚至乎免費益吓啲NGO囉。同期,有些大廈外牆廣告牌,自十·一國慶完結而落畫後,至今仍是丟空。我聽講,有些已經媒體費用全免,淨係支付海報印刷及安裝費,竟然都無人吼。
你可能會話,才幾萬元製作費就可以出到一幅幾廿萬的黃金地段戶外廣告牌,點解有寶唔識執?其實,近排有好多客戶都不再出新廣告,就算有千百憑證說明比原價平十倍,都搵唔到一個理由點解仲要賣廣告,咁嘅時勢,梗係慳得一蚊得一蚊啦,少做自然少錯。
有些商場更帶頭全場劃一減價,又或者派發$500購物禮券以催谷消費;更有些商場大業主實行全世界租戶減租,但減所謂受影響月份,在如此局面,都唔知要減幾耐先減得完。當然,香港人,最叻能屈能伸,放長線,打住捱,捱住打。以上兩樣措施比較,似乎減價好過減租。試想想,減價可以係一時三刻,比較有彈性,最終可以令顧客受惠,又可以幫補吓啲租戶,一舉兩得。相反,減租可以即時紓緩租戶的財政壓力,但假如無顧客光顧,一直拍烏蠅,都係無補於事,救得一時,唔救得長久。
說穿了,所有這些都是治標唔治本、被動得很的相應措施,一日最根本的政治問題唔解決,一切民生、經濟、社會問題只會越來越差。
文迪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