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核心是科技戰。強制轉讓技術及侵犯知識產權堪稱中美貿易戰的源頭;中美今年5月突然反枱,雙方在強制轉讓技術談不攏亦是禍因之一,中美目前聲稱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但強制轉讓技術仍是燙手山芋,堪稱「計時炸彈」。
華拒修法落實協議
美國前年8月18日宣佈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展開調查,重點在強制轉讓技術及侵犯知識產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去年4月根據調查結果宣佈向總值500億美元(3,900億港元)中國貨加徵25%關稅,中方立即以眼還眼,向同等值的美國大豆徵收同等值關稅。雙方三輪談判失敗,中美貿易戰去年7月6日正式爆發。今年5月外界期待兩國快將達成協議之際,兩國卻突然反目,中美貿易戰再度。美國《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指,部份肇因在於強制轉讓技術等議題上,指中方違反承諾,拒絕就強制轉讓技術等議題上,在貿易協議文本上提到修法等字眼,中方強調可在規管及行政範圍上向美方作出讓步,但萬萬不能透過全國人大修法以落實協議。
以劉鶴為首的中方談判團及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及財長姆欽為首的美方代表團經過多輪談判上周五終於達成首階段協議,中方以大手採購美國農產品換取美方暫緩加徵關稅,匯率、金融服務等領域有共識但欠具體內容,外界認為,強制轉讓技術以及國企補貼等仍然是棘手問題。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