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寫週記:洗手,or 搓手? - 鄭志文

家庭醫生寫週記:洗手,or 搓手? - 鄭志文

每年十月,政府的流感疫苗資助計劃開展,家庭醫生都有一陣子比較忙,不停手打針。漸漸大家對預防流感的意識提高,亦越來越接受每年打流感針這種略有痛楚的預防方法。

感覺上,今年大家好像更着緊注射預防疫苗。原因之一,可能是「禁蒙面法」。雖然說條文寫得清清楚楚,不應該影響日常生活。但和所有法例一樣,看的和執行的,都覺得「唔清唔楚」。不然,也不會有這許多的官司。於是,不少人為怕麻煩、怕惹禍上身、甚至為了保命,就不敢再在公眾場合戴口罩。其實,染上流感,也一樣會辛苦、會麻煩、甚至會致命。生活,也真艱苦。

幸好,除了戴口罩,還有其他預防流感方法。打預防針有效,另外,就是清潔雙手。2003年沙士期間,那戲劇性的「洗手!洗手!洗手!」曾經成為一時佳話。及後,開始流行酒精搓手液。那究竟兩者是誰更有效呢?原來當中大有學問,有實證研究支持,並非三言兩語可說明。

1.首先,無論洗手或搓手,都比不做手部清潔好得多。
2.洗手可以減少23%至40%腸胃炎,減少16%至21%上呼吸道感染。
3.美國衞生防護中心指出,用流動清水和肥皂洗手最有效。因為水可以沖走手上的污染,無論是細菌、病毒或化學物。
4.使用肥皂洗手比只用清水有效。英國一項研究結果,參與研究人士,無洗手群組44%手部帶菌。清水洗手群組23%手部帶菌。用清水及肥皂洗手群組8%手部帶菌。另外,加入消毒藥品的肥皂不會特別有效。
5.搓手液是次選。建議使用含60%以上酒精成份搓手液。因為搓手液未必能消滅全部菌種,例如常引致腸胃炎的諾如病毒、小隱孢子蟲、艱難梭菌等。
6.手部沾上油脂、泥土等有機物質,都會減低搓手液殺菌功效。而搓手液亦不能移除手部的有毒物質,例如農藥、重金屬。
7.如果用搓手液,要用足夠份量塗滿雙手所有面積,包括手板、手背、手指和指縫。研究指大部份人都是使用太少份量。有些自動機器,每次唧出的搓手液份量亦不足夠。搓手時,要等搓手液揮發,不要用紙巾抹去多餘搓手液。
8.最近,日本有一項研究指出,酒精搓手液功效會被分泌物(例如痰)減低。所以在實際生活情況,以清水洗手,即使不用肥皂,也比使用酒精搓手液有效減少手上的甲型流感病毒。

當然,沾在手上的病菌,也要通過口腔、鼻腔等黏膜,才可引致呼吸道或腸胃感染。所以,除了洗手和搓手,戴上口罩,別邊進食邊玩手機,別習慣性觸摸眼、口、鼻,都可以減少感染。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