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托市】
【本報訊】樓市在社會運動發生後向下調整,林鄭月娥隨即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放寬按揭保險,九成按揭盤樓價上限由以往最高400萬元,倍升至800萬元;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由於首置客上車首期大降,同時免去壓力測試,催谷全民上車,尤其是中產專業人士;自用客亦可重啟「換樓鏈」,分析料進一步托高600萬元中價樓樓價,但有議員批評此舉極不智和不合理,增加樓價下調時中產所承受的衝擊和風險。
記者:陳洛嘉
以往銀行按揭成數最高只可借六成,超出部份需經金管局旗下的按揭證券公司提供按揭保險,但需繳付保費,適用樓價有所限制。新修訂下,現時600萬至800萬元的已落成住宅,一律可承造九成按揭,但不適用於樓花;另須繳交額外15%保費,可隨每月按揭還款攤分。
未符壓測須繳額外保費
除了放寬按保樓價限制,首置客即使未符合銀行壓力測試──即按揭利率加三個百分點,但符合供款與入息比率(DSR),仍可申請最高八成或九成按揭貸款,保費會因應風險因素額外調整,包括還款能力及歷史信貸紀錄,額外保費最多為貸款額10%。以1,000萬元物業借八成為例,若保費為貸款額的1.5%(即12萬元),額外多繳的10%保費即1.2萬元。
不過,新修訂及現有按揭保險產品的供款與入息比率統一以50%為上限。首置客若想借盡九成按揭買800萬元物業,以按息2.625厘、供30年計算,即使未通過壓力測試者,入息要求仍需約5.8萬元。相比未放寬按保前,雖然只能借六成按揭,首期要320萬元,但月入4.6萬元便能通過壓力測試,較新入息要求低逾一萬元。至於每月供款則由以往19,279元,升五成至28,919元,每月供多9,600元。有市場聲音開始猜疑政府下一步是否延長還款年期至30年以上,減輕每月供樓負擔。
議員:令港人陷巨大風險
隨着首期降低,市場擔心積壓在600萬元以下的購買力,將會蔓延至600萬元以上。政府消息人士指,最近樓市交投降溫,按證公司認為是合適時間放寬按保,但強調絕非救市,初衷是協助因按保上限而延遲置業的中產及年輕人上車。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指,有不少專業人士收入達到一定水平足以供樓,自有資金卻不足以支付首期,相信能夠受惠於新措施,但認為置業人士不需要即時入市,提醒上車人士需量力而為。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政府在經濟下行的風險下,托市建議是「黑路」,按揭保險公司指不符壓力測試仍會給予九成按揭,是極不智和不合理,增加樓價下調時的衝擊和風險。他指真正出路應是由政府大量提供不同類型的資助房屋、房屋階梯,而非用托市手段,將港人家庭置於巨大風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