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輸送】
【本報訊】《施政報告》向渡輪公司送大禮,受惠者包括新世界發展及九倉等大集團。港府將斥資58億元,由2021起分兩階段,協助11條離島航線更換全部47艘船隻。除出錢買船外,港府同時擴大補貼離島渡輪航線,獲資助航線數目由六條增至14條,每年補貼總額增至2.6億元。目前營運三條離島航線的新渡輪估計將成大贏家,估計可獲資助更換最多的20艘船。消息人士否認明益財團,但有離島區議員質疑,措施向現有營辦商傾斜,不利引入競爭。
記者:鄭啟源
按港府計劃,受惠資助換船計劃的11條離島航線中,合共有47艘船可於2021至2028年間換船。受惠航線中,其中六條客量較多的主要航線,分別由新渡輪及港九小輪營運,兩公司現有船隊分別有20及13艘船,將可悉數安排換船,當中至少六艘新船將為混能船。其餘五條航線分別由翠華船務、翠盈船務、全記渡、富裕小輪和坪洲街渡營運,將獲資助更換14艘新船。
消息指,政府將與渡輪營辦商簽訂新特別條款,新購船隻雖由船公司擁有,惟承辦商若放棄航線,政府可收回船隻;若航線營運權轉手,船隻亦須轉手予新承辦商。至於現有渡輪船齡約為30年,使用壽命到期後,渡輪公司可拆除原材料或出售。
補貼14航線 年耗2.6億
政府不止出錢買船,更擴大補貼離島渡輪營運。現時港府每年提供約1.4億元,補貼六條主要離島航線,彌補約25%至30%成本。《施政報告》同時擴大補貼範圍至14條離島航線,每年補貼總額增至2.6億元。消息解釋,新獲補貼的八條航線都蝕本或將出現虧損,提供補貼可紓緩加價壓力。專營權內亦設利潤分享機制,當渡輪商利潤逾6%,需將「賺凸」的一半利潤回饋乘客。
兩項措施最快明年申請撥款,估計規模最大的離島航線營辦商新渡輪最受惠。消息人士否認新措施明益渡輪公司,強調政府知道營辦商賬目,渡輪並非賺錢項目,而渡輪服務是離島居民必要交通工具,需透過補貼壓低票價維持營運。
特首林鄭月娥亦補充,補貼離島渡輪是考慮到渡輪公司服務成本高,船隻費用昂貴,故建議由政府斥資換船。她指,渡輪服務往後可能採取營運及管理合約形式,票價會受到監管。
缺乏競爭 票價長期高企
離島區議員容詠嫦則批評,新措施向營辦商提供多項資助,明益現有營辦商。她指,渡輪服務欠缺競爭,致票價長期高企,為解決有關問題,離島區議會過去曾多次動議,要求政府出資買船成立船隊,向營運商出租,降低營辦商入場成本,以利更多公司投標,不過現有措施卻完全向現有渡輪商傾斜。
估計受惠最大的渡輪營辦商為新渡輪,由新世界發展旗下的新創建持有;同樣受惠的天星小輪則屬另一大地產商九龍倉的集團成員。新世界與九龍倉同系的會德豐等多間地產商,今年8月曾聯署譴責反送中示威暴力。同月,九倉原主席吳光正更發起集會,向警察致敬。
《施政報告》同時提出「新能源渡輪試驗計劃」,研究資助經營七條港內渡輪航線的四間營辦商更換全電動船,新渡輪及九倉旗下的香港小輪同樣受惠。港府亦建議,豁免跨境渡輪碼頭每位11元的乘客上船費,由香港往返澳門及內地等航線都受惠,政府料每年收少9,300萬元。消息稱,相關船公司已初步同意未來一年不會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