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幫多次於示威活動中,大模斯樣襲擊途人,惹來港人反感,與福建幫有關的公司亦成為示威者針對對象。事實上,不少上市公司有福建幫足迹,惟上市後不時爆出醜聞及遭沽空機構狙擊,引致停牌甚至被除牌下場,福建股可謂早已聲名狼藉。
本報統計,坊間超過20間上市公司(見表)屬福建概念股,當中有最少6隻已長期停牌、除牌甚至私有化,其他大部份則集中在波鞋、服裝等內需股份。
近期捲入「811北角福建幫風波」的優品360(2360),上市不足一年,高位至今累挫近60%,近日股價更因示威事件連連下跌,不過證監會今年6月曾點名公司股權高度集中,20名大股東持股逾95%,只有4.23%為街貨,換言之公司股價可輕易被20名股東挾上挾落。
證監促洪良「回水」最經典
值得留意的是,本港多間內需上市公司均來自福建,去年6月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報告,指控9間福建體育用品公司是騙子,當中包括飛克國際(1998)、富貴鳥(1819)、諾奇(1353),而安踏(2020)、特步(1368)及361度(1361)亦與上述已停牌的「騙子公司」有相同特徵,如出現盈利能力高於行業龍頭的問題。繼GMT Research後,殺人鯨資本(Blue Orca)及渾水(Muddy Waters)今年亦曾狙擊安踏,指其賬目誇大造假。不過,安踏股價卻越升越有,年內累升近九成。
較為經典的「老千股」則要數到洪良國際(除牌前代號:946),上市僅三個月即被揭發虛報超過20億元人民幣營業額,以及誇大近6億元人民幣盈利。證監隨即向高院申請凍結其近10億元人民幣資產,更首次引用《證券及期貨條例》213條,要求集團還原交易兼回水予投資者,其保薦人兆豐資本亦遭證監嚴懲,被重罰4,200萬元兼吊銷牌照。
來自福建的「經典騙局」不勝枚舉,投資者對牽涉福建的企業難免有陰影,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坦言,投資福建股都會有所警惕,「如果生產基地喺福建,啲同鄉都係上下游供應商,就好易搞掂,更加容易達到造假數嘅目的。」連馬雲亦曾公開表示,永遠不會與福建莆田人做生意。阿里曾揭發逾2,000間中國供應商涉嫌欺詐國際買家,其中大多數來自福建泉州莆田市,包括售賣冒牌商品、騙取訂金等,自此公司列明莆田人為不誠信客戶,以及禁止員工與該地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