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土地供應短缺,公屋輪候冊逼近26萬宗申請,一般家庭最少要等5.4年才上樓。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未來三年可提供一萬個單位,甚至將會於新界興建首個「過渡性房屋屋邨」。政府早前在預算案預留20億元支援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房屋,將加碼至50億元。
三年提供一萬單位
為紓緩居於環境惡劣及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已覓得土地,未來三年將興建一萬個過渡房屋單位,當中1,500個使用中,主要在市區。另外8,500個過渡屋涉及25公頃土地,當中1,500個在市區及新市鎮,其餘在新界,「一半係私人發展商借出嘅土地、一半係政府用地包括工務工程用地」,消息人士透露有私人發展商願意將土地借用予政府「十年八年」。
消息人士稱,根據現時有提供過渡房屋機構的資料,面積約300呎的單位租金約2,000元,「大部份過渡屋步行10分鐘搭到公共交通工具」。消息透露,政府及私人發展商有十多幅土地可興建過渡性房屋屋邨,單位介乎500至2,000個,首個過渡屋村將落戶新界區,由非政府機構營運。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