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兼顧起公營房屋

市建局兼顧起公營房屋

【本報訊】林鄭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賦予市建局新任務,破天荒要求市建局在其重建項目中,提供更多首置盤及其他資助出售房屋。消息透露,現時市建局重建項目不乏市區靚地,重建後可提供首置單位外,也可興建居屋及綠置居;而單位定價需按現行機制,即申請人負擔能力釐定。消息指,重建項目由建私樓改為資助房屋,或為市建局帶來財政壓力,政府會適當提供資源,不排除注資或撥地予市建局建私樓補償。
市建局成立以來主要工作包括舊區重建、復修、保育及活化,林鄭上任後曾委託市建局將馬頭圍道重建項目發展成首個港人首置上車盤。她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更提出,市建局可參考首置項目經驗,提供更多首置盤或其他類別資助出售房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除首置盤外,市建局重建項目可興建綠置居或居屋,「市建局啲地主要喺市區靚地,係咪要起豪華版居屋要由市建局決定,但佢哋都要跟返𠵱家個機制定價」。

九龍城30幢公務員樓重建

消息人士又指,市建局現時財政穩健,政府亦已檢視《市區重建局條例》,重建項目興建資助房屋不需修例,但由建私樓改為資助房屋,或為市建局帶來財政壓力,政府會適當提供資源配合。

市建局表示,歡迎各項相關措施,並會配合展開有關研究工作以制訂執行框架及細節,再提交市建局董事會討論及審批。

曾擔任市建局非執董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稱,由市建局興建資助房屋可行,也可減輕房委會建屋壓力。但他認為,建居屋及綠置居應集中交由房委會及房協負責。

另外,去年《施政報告》提出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林鄭透露,市建局已在九龍城物色30多幢公務員樓宇作試點,料明年初公佈重建計劃。消息指市建局將以七年樓齡收購該批公務員樓,涉及約600多個單位,而重建後料可提供約3,000個公營及私營單位。政府亦將於明年首季出售安達臣道一幅約兩公頃私人住宅用地,落實第二個首置先導項目,而賣地條款會規定發展商除興建私人住宅單位外,須興建約1,000個首置單位,並以低於市價出售予合資格人士,料最快2022/23年接受申請。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