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藍、屯赤隧道落成免收費

將藍、屯赤隧道落成免收費

【本報訊】林鄭政府再顯「人治」本色,當局今年1月拒絕取消將軍澳隧道及新建將藍隧道收費。惟事隔9個月,《施政報告》提出不僅將軍澳隧道隨將藍隧道2021年落成取消收費;青嶼幹線亦會配合屯門赤鱲角海底隧道明年底落成變成免費。新措施獲交通業界歡迎,但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屯赤公路收費廣場及大樓造價近10億元,未通車已棄用,如倒錢落海;而將藍隧道原為首條實施電子收費的道路,當局疑因如智慧燈柱惹監控爭議,惟有扮推惠民措施息民憤。

翻查政府文件資料,屯赤海底隧道於屯門設有面積約5.4公頃的收費廣場,共設有17個收費亭及行人天橋。按2013年5月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時的造價,收費廣場工程費用已達8.6億元,而收費控制大樓的建築及屋宇裝備工程,造價亦需1.3億元。林鄭政策「急轉彎」等同白做近10億元工程。

原本計劃電子收費

至於將藍隧道,原規劃為本港首條使用無線電子收費的隧道,未有興建收費廣場。港府今年1月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交代將藍隧道收費安排時,曾表明如將藍隧道不設收費,將吸引大量交通使用其連接道路,打亂該隧道作為6號幹線,提供連接東、西九龍快速公路原意。但事隔9個月,政策出現逆轉。當局原計劃於將藍隧道通車2至3年內,在其他政府收費隧道落實無線電子收費。消息指,當局將繼續於其他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實施電子收費,政府將免費向車主派發一個車內感應器,未來亦可應用在「中環電子道路收費」。惟當局考慮到市民關注私隱問題,明年中會向市民詳細講解後才推行。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屯赤海底隧道花近10億元建成收費廣場設施後,才宣佈不收費,如倒錢落海,顯示林鄭為救民望,為推小恩小惠不擇手段。公共運輸研究組成員鄭衍祺亦質疑,林鄭政府失信於民,涉私隱關注的電子道路收費,隨時有如智慧燈柱引起監控爭議變得難推,才無奈豁免收費,並將責任推給下屆政府。
■記者鄭啟源

原本規劃為香港首條使用無線電子收費的將藍隧道,因考慮到市民私隱而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