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四季,焦點仍是環球貨幣政策。美國、歐洲和日本料將會再次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包括重啟購債計劃等將陸續出台。因年內各央行已多次減息,但市場和經濟都未見好轉,再減下去的作用令人懷疑,倒不如直接把流動性注入市場,但料比十年前的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目標地放水」,如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預期刺激股市的力量較少,但料對債市帶來一定支持,畢竟在避險下、加上政府與私人資金增持債券,環球孳息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財政政策將會抬頭(如減稅、增加基本建設等),參考中國固定資產投資(FAI)過去廿年數據,現水平為5.5%,比最低值5.4%只差毫釐,但比廿年平均值約20%仍有距離,顯示中國可透過加大FAI來刺激經濟,當中最可能的是科技和電訊類(如5G)和鐵路項目。另外,美國明年為大選年,料5G、鐵路和航空有關項目將是大選主題。以上皆對內需、原材料、水泥、基建、機械,甚至能源類投資有利。
債市方面,預期利率將有下行的壓力,但不一定再次減息,未來的貨幣政策焦點將放在資產負債表的再次擴張,包括購債計劃、定向貸款、釋放額外儲備金等,都會令市場利率下調或平衡,有利債市走勢。部份新興債市將受惠央行減息,如亞洲區的印尼、馬來西亞、韓國等,以補充在低息時代現金流的增長。
股市方面,派息股、公用股、防守類和低啤打值的股份較易吸引資金,尤其當負利率水平走高,尋求正值現金流的債券更少,逼使部份長線資金流入以上的股份。另外,美股仍是首選,雖然十年牛市令後市走勢放慢,但在量寬的刺激和選舉工程下將有利表現,尤其科技、內需都可看高一線。
滙市方面,美元仍是最後嬴家。歐元區正步入衰退,英鎊受脫歐影響,兩項貨幣下跌將間接推高美元,美元指數有可能升至100水平,間接外滙受壓,當中新興貨幣如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或出現走資,導致零星違約事件,投資者須注意。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
高級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