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勞工處現有不同就業計劃提供在職培訓,惟部份學員未完成培訓便離職,成效不彰。最新《施政報告》建議試行為期三年計劃,向參加中高齡就業的年滿60歲人士、展翅青見及就業展才能計劃學員發放現金津貼,若完成三個月培訓,可獲發3,000元,其後第4至12個月每月也有1,000元津貼,合共最多12,000元,明年實施,每年涉款約5,000萬元。
工傷睇私診 政府包底
職業安全方面,去年建造業約有2,300名工人因工傷而需申領逾六星期病假,在各行業的比例屬最高達22%。
《施政報告》建議推出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向病假逾六星期的建造業工傷僱員,提供私營復康服務,如物理及職業治療等,除僱主按法例承擔部份費用外,餘數由政府「全包」。
政府將委託職業安全健康局負責管理先導計劃,初步構思以合約形式由私人機構承辦服務,稍後會諮詢勞工及醫護界,由於涉及修例,料最快2022年才可試行。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受傷工人如需輪候醫管局的職業康復服務,需時甚久,如骨科便要輪候100星期,故希望透過先導計劃,讓工傷僱員及早接受復康治療,能重返原公司工作。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