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今天將發表施政報告,預料房屋議題將成重點,一邊公佈「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細節,以公私合營發展農地,又以《收回土地條例》大規模收地建屋。坐擁龐大農地土儲的發展商固然多了機會發展,近年頻頻來港掃地的中資財團亦有受惠。
萊蒙元朗項目或翻生
本報發現,一幅位於粉嶺、與中旅集團有關的土地亦在今次收地計劃中,或可獲賠3,874萬元;至於中資萊蒙國際(3688)位於元朗唐人新村的土地,雖曾向城規申請發展私樓未果,但未來若透過土地共享翻生,隨時多袋逾億元樓面收益。
政府將收回的64公頃土地,大部份位於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內,另會收回區外部份土地興建道路,其中一幅鄰近麻笏河、面積約2.9萬平方呎土地,目前業主為均昌有限公司,其中一名董事鄭江,現為香港中旅金融投資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中旅金融投資是中旅集團全資子公司。
均昌早於90年代以1,980萬元買入該區約12.5萬平方呎土地,今年3月有人以此地及周邊土地,向城規申請發展私營住宅,但未獲批。今次均昌被政府收回2.9萬平方呎土地,若按當時收回土地特惠補償率,「收回呎價」約1,348.8元,業主或可獲賠3,874萬元。
另政府將實行「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以公私合營發展農地。萊蒙今年6月就其元朗唐人新村面積達27.7萬平方呎項目,申請興建私樓及公屋,然而最後申請被撤回。若未來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出爐,而唐人新村項目藉此再闖關,假設由原來申請的5倍地積比率增至6.5倍,新增樓面中的七成、約29萬平方呎用來興建資助房屋,其餘三成約12.5萬平方呎可以私營發展,若物業落成後呎價1萬元計,新增私樓樓面額外有12.5億元收入。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其中一個爭議,是其審批發展商增加地積比率的架構,與之商討的方式是否公開透明。前立法會議員、房產發展及建築研究資訊中心創辦人姚松炎認為,這個計劃有如讓發展商可與政府部門「討價還價」,雙方談妥公私營發展比例再獲批後,發展商再就放寬地積比率送交城規會審批,換言之,過往一些於城規闖關失敗的申請,日後或可經計劃商議一個令政府部門滿意的方案,之後獲城規開綠燈機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