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老人家可否似活地阿倫或艾慕杜華? - 方俊傑

【西遊記】老人家可否似活地阿倫或艾慕杜華? - 方俊傑

【西遊記】
Woody Allen八十三歲了,仍然維持到一年拍攝一齣電影的產量。今年的新作,叫《情迷紐約下雨天》(A Rainy Day in New York),本來在去年上畫,撞正me too風潮,Woody Allen早年的性侵醜聞再度被關注,電影拖足一年,終於勉強發行,美國還是上映無期。難得Woody Allen重回紐約,紐約無影。

事業高峯在七十年代的《安妮荷爾》(Annie Hall)和《曼克頓》(Manhattan),兩個發生在紐約的故事。低潮過一段長時間,由2004年《迷失決勝分》(Match Point)開始,將背景轉到歐洲的一系列作品,谷底反彈,老來成就一場小陽春。到近幾年,已經很難用好或差判定Woody Allen電影,比較似一年一度的探訪。有時平平無奇似《情迷失控點》(Irrational Man),有時又會似《情迷藍茱莉》(Blue Jasmine)度身訂造捧出奧斯卡影后。很多人說Woody Allen電影的男主角都是Woody Allen本人,最明顯例子是《情迷聲色時光》(Cafe Society)的Jesse Eisenberg。《情迷紐約下雨天》比較特別,兼任旁白的Timothee Chalamet固然很Woody Allen,我覺得在電影中做大導演的Liev Schreiber,做大編劇的Jude Law,甚至做大明星的Diego Luna,更加Woody Allen。尤其前者。

大導從不輕易滿足

在電影中取笑一下自命不凡的文化人、藝術人,很常見。探討一下男女對愛情與虛榮的看法,也不意外。我最在意的,居然是Liev Schreiber向美女記者Elle Fanning爆料,話覺得自己套新作廢到無倫,難過到想從此收山。才不過幾個星期前,看Almodovar的《萬千痛愛在一身》(Pain and Glory),又是大導演,又是痛恨自己的出品;世界最喜歡的,最憎。Almodovar現年七十,也一把年紀了。

初看Woody Allen,是九十年代《子彈橫飛百老匯》(Bullets Over Broadway)、《無敵愛美神》(Mighty Aphrodite),第一個感覺是名大於實。看回他的七十年代名作,會明白獨樹一幟的自嘲和刻薄,是可以輕易受到讀書人青睞。年紀大時,把對文學的看法化成《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讓他獲得一座久違的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大眾對Woody Allen的期望,沒有變過。Almodovar相反,由《慾望的規條》(Law of Desire)、《女為悅己者狂》(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開始,沉澱到《論盡我阿媽》(All About My Mother)、《對她有話兒》(Talk To Her),才算討好到所有人。看《萬千痛愛在一身》,你會看到一位大導演對自己的不斷反思;看《情迷紐約下雨天》,你會看到另一位大導演永遠對自己嫌棄和不滿。殊途同歸,也是一種不肯輕易滿足的虛懷表現。

廢老永遠不求甚解

或者正是Woody Allen和Almodovar今時今日仍然能夠活躍創作的原因。你看看身邊的老人家,是不是大部份覺得自己食鹽多過年輕人食米,所以自己說的才是道理,自己相信的才是真實,其他不合心意的,統統是搞事,應該駕駛一架的士高速飛過撞散幾多得幾多?難怪每次見到有銀髮族用身體或用語言守衞孩子,也搞到大家熱淚盈眶。因為少見。多的,是有權力操控生死大權,但明明連VPN是甚麼都不懂卻隨時下令全城禁網的廢老。不奢望他們會上連登了解一下年輕一代的需要,就是要他們似Woody Allen或Almodovar,肯認一認自己有時會力有不逮,也不可能。你還問我為甚麼香港會亂?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