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談判結束 劉鶴帶笑離場中美匯率、版權或達初步協議

兩日談判結束 劉鶴帶笑離場
中美匯率、版權或達初步協議

為期兩天的中美高層經貿談判美東時間周五(11日)在華盛頓結束,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副總理劉鶴(圖)在談判結束後,赴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特朗普在首日會談結束後曾發文,形容雙方進行了「非常良好的磋商」;劉鶴在離開談判會場時面帶微笑向記者揮手。外界預期雙方有望達成有限協議,包括可能就匯率和版權保護等問題,達成較低層次「初步成果」協議,美方局部鬆綁對華為採購美企設備和技術禁令,並暫緩對中國貨品加關稅等。

美國財長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周四與劉鶴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總部舉行了長達七小時的閉門會談;雙方周五繼續進行談判。第二天會談周五早上開始後不久,特朗普即在社交網站留言說:「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正在發生好事。就像舊日子,比最近的過去感覺溫暖得多了。我今天將與劉鶴見面,所有人將會看到重要事發生!」聽取了雙方簡報的美國全國商會國際事務總裁薄邁倫表示,中美雙方正「試圖找到一條通向更大協議的道路」,即在市場准入和爭議較少的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上取得進展。「我認為本周甚至有可能達成匯率協議,可能促使美國決定10月15日暫不提高關稅。

但討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主要是涉版權和商標侵權的「20世紀知識產權保護」,不包括保護數據流、電腦原始碼和商業數據。至於匯率協議,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指,可能基於兩國今年2月基本上達成的協議,它將與中國過去曾簽署的G20公報所作的貨幣政策承諾,以及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簽署的貿易協議相一致。根據仍有待美國國會確認的《美墨加協議》,簽署國「應該」維繫由市場決定的匯率機制,避免透過干預的競爭性貶值,以及加強經濟基礎以確保貨幣穩定。

專家︰前景還看特朗普

此輪談判開始前,中國大手採購美國農產品。美國農業部證實,至10月3日的一周,美國向中國淨出口大豆118萬噸,豬肉出口則創下單周紀錄,包括今年發貨的1.88萬噸,2020年發貨12.3萬噸。另外據報白宮近日已同意向部分美國企業簽發特別許可證,允許他們與華為開展非敏感業務。特朗普在8月宣佈,10月1日起把2,500億美元(19,605億港元)中國商品關稅從25%提高至30%,後又以向中國示好為由,把提高關稅日期押後至10月15日。他此前曾多番表示,不希望達成有限協議,堅持要達成「內容廣泛」的協議。

不過,在美國要求中國停止網絡盜竊和強迫轉讓技術、限制產業補貼,以及增加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等問題上,中美雙方仍存分歧,預計這輪磋商不會解決這些最具爭議的問題。而善變的特朗普亦為會談成果帶來變數。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就算特朗普同意降低關稅,如果明年財政赤字再擴大,或民主黨人更加強烈批評其中國政策,他很可能又會改變主意。」
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