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由 - 陳沛敏

致自由 - 陳沛敏

年輕時在台灣唸書的K哥大發雷霆,罵校友群組那些「藍色」同學,居然把韓國瑜選情告急歸咎香港示威者。這藍不是香港藍,而是台灣藍營支持者。K哥說,不明白這些生活在民主自由國度的人,怎樣可以說出這樣的話來。

我心中冷笑,有什麼出奇。NBA火箭隊總經理莫利事件發酵初期,火箭隊和美國國家籃球協會不是也跟莫利割席,發聲明強調不認同對方推文的意見嗎?火箭球員夏登更急急公開說「我們致歉,我們愛中國」。本來,愛中國(市場)、愛中國(人民幣)不是罪,但莫利不過是推了一句「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 Kong」,犯不着割席割得這樣難看吧,不認同支持爭取自由?自由可是美帝立國的初衷、憲法的靈魂呀。

至於K哥那些台灣「藍色」同學,我倒想起正在當地大賣的電影《返校》的對白,「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台灣威權時期白色恐怖的歷史,他們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返校》在香港的映期離奇地由這個月延至年底,最近我去台北看了。(下含劇透)故事背景是六十年代台灣,學校老師跟幾個學生秘密組織讀書會讀禁書。這明明是一齣恐怖驚慄片,但看到被捕男教師留給女學生的字條寫着「今生無緣,來世再見。致自由。」來自香港的觀眾淚盈於睫。

我想起三十年前大學時期參加國是學會交流團,第一次踏足台灣。這一年一度的交流團每次都會將台灣的禁書從香港帶過去,送給台灣的同學們。那年代,香港是殖民地,卻享有左、中、右言論立場並存的自由。台灣戒嚴時期連《射鵰英雄傳》也被列為「匪書」,何況左翼思潮之類書籍。我們就將這些在香港的平常讀物當作手信,送給台灣學生。

起程前,師兄師姐已說,交流團例必有人跟蹤監視。對方會拿着報紙,當你回望他時,就佯裝看報,如黑色喜劇情節。結果,行程中段的一個早上,果然有人來帶走了我們的團長和副團長,有同學打電話給國民黨相關單位交涉,說若不立即放人,就開記者會之類。幾小時後,兩位同學終於平安歸來。據他們說,情治人員把他們帶走「循例問話」,盤問的內容包括「你相信共產主義嗎?」等。當時我們都把這段插曲,當作笑話看待。

朋友兩個月前到台南旅行,遇到的不論是的士司機或小店職員,只要知道他們是從香港過來的,都說「加油」。餐廳侍應端來他們沒點的菜,說:「請你們吃,香港加油」,還加上很偶像劇的打氣手勢。對着台灣人熱情的鼓勵,朋友都苦笑回答說,你們要守住,我們快守不住了。台灣對香港反送中引發的逆權運動感同身受,因為他們受到同樣的威脅。而且香港人正經歷的,他們也經歷過。

香港人盼望的「相約煲底,除罩相認」,台灣人早已實現了。K哥的憤怒,我明白。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