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
香港人一直以和理非抗爭而聞名於世,六月十六日二百萬人上街,沒有警察維持秩序,群眾自動如潮水般分開讓救護車通過,成為世界媒體討論焦點。任誰也想不到,四個月下來,香港示威場面火光熊熊,地鐵站及商場被縱火,汽油彈攻擊警察,警察用實彈還擊,一天發射近三千發各類型子彈。示威者起初被黑幫流氓群毆,毫無反抗之力,現在大家選擇了復仇,稱為「私了」,將意圖施襲者打到頭破血流。這種暴力氛圍正四處蔓延。
私了成因
「私了」即私下了斷,不再交執法人員處理,這是由文明倒退回野蠻的過程,好勇鬥狠以暴易暴這本來就不符香港主流中產的價值信念,何以我們此時默不作聲?根本原因是人們認為法治社會已經迅速崩塌,警察執法不公,甚至勾結黑道,白衫軍元朗車站襲擊市民,鎮暴警察同他們搭膊頭一幕,徹底改變了市民對公權力的信任,最後一根稻草是8.31在太子站車廂無差別攻擊市民。加上無日無之拘捕時濫用武力、血腥鎮壓、酷刑虐打,令市民感到憤怒,至於撐警人士即使用暴力威嚇,反而得到警察禮貌對待照顧周到,警察公信力徹底消失。根據研究,當市民認為警察有歧視性執法,報警一方可能會當成嫌疑人抓起來時,大家就會選擇「街頭作風」,即是私下了斷。大量研究顯示美國因貧窮及種族歧視,令黑人對主流白人社會警察不信任,於是助長街頭幫派「私了」。
暴力與道德
「私了」背後是以眼還眼,運動至今超過二千人被捕,過百人控以暴動重罪,受傷不計其數,還有自殺及酷刑受害者個案,在在令採取暴力復仇的普通市民,得到了正義感,甚至獲在場人士熱烈支持。美國人類學教授Alan Page Fiske在《道德的暴力》(Virtuous Violence: Hurting and Killing to Create, Sustain, End, and Honor Social Relationships)一書中,詳細分析道德與暴力的密切關係。林鄭月娥叫香港人同暴力示威者割席,斥責暴力行為是不道德。但她並不知道行使暴力破壞車站、毆打鏟向示威者的士司機、向藍絲大叔揮刀的人,他們正認為「私了」背後是回復公義,自己是站在道德一方。這符合書中作者對暴力人士的訪談分析,「施暴者認為暴力是正確的、合理的」,他們背後都是有一種道德力量在驅動。暴力的道德驅動力,在六、七十年代常見於華人家庭的體罰,父母掛在嘴邊的話是「打你都係為你將來好,大個你就知」。
止暴方法
一般分析社會集體暴力,多數將暴力動機歸納為報復、仇恨、給予對方教訓等,對於「私了」有意見的人,包括支持示威者陣營,也會認為「冤冤相報何時了」,「暴力不能解決問題」等陳腔濫調,希望終止暴力行為,他們沒有處理行使暴力者認為自己站在道德正義一方的心理狀態。一日警察的暴力仍不受約束,甚至不受制裁,超越法律成為特權階層,律政司選擇性檢控、政治檢控等情況不改變,「私了」的街頭暴力就有增無減,政府越加指摘,參與「私了」者會越多,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做對了。至於林鄭月娥期望溫和理性的中間派公開割席,譴責暴力,更加不可能發生。溫和派雖然會認同暴力是錯誤,但回心一想,警察濫暴逍遙法外,執法不公檢控不公的問題日益嚴重,大家就選擇沉默。如果中共希望香港人對暴力抗爭割席,首先要處理的是重建制度公正及公信力,沒有其他方法。
正如《道德的暴力》一書指出,找出暴力根源,提出應對方法,不但向施暴者指出其行為錯誤,更重要是改善社會不公、減少社會動盪,這才是根治暴力的方法。
撰文:劉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