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做中國藝人,事無大小都要護旗表態,只要不跟隨主旋律起舞,馬上就被封殺。比起共產中國,在秦代做藝人其實更有言論自由。
秦朝當然也有娛樂圈,藝人叫「倡優」:用現代語言說,倡即音樂人和舞者,優是諧星。秦始皇是舉世聞名的暴君,你大概以為他一定極端冷血無情,專橫無道吧?但如果你細心讀過《史記》,就會發現秦始皇根本名過於實。論冷血和專橫,單一個林鄭月娥已可把他KO。何以見得?看看他跟秦代藝人的互動就知道了。
據司馬遷〈滑稽列傳〉,秦代娛樂圈有位一線明星叫優旃,是個矮仔,太史公盛讚他「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說笑話很容易,但「合於大道」的笑話就不簡單了。有一天秦始皇置酒設宴,下起大雨,那些陛楯郎(在宮階下露天站崗的警衛)全都慘被雨淋。優旃就像今天部分藍絲一樣,很同情這「紀律部隊」,就對他們說:「你們想休息嗎?」人人都說「很想啊」,優旃就告訴他們,一會兒呼叫你們時,立即答「諾」(即粵語「係」)就是了。
一會兒後群臣給秦始皇敬酒,高呼「萬歲」,優旃則憑欄大聲呼喊「陛楯郎」,階下眾士即答「諾」,優旃說道: 「汝雖長,何益?幸雨立。我雖短也,幸休居。」意思是:「你們雖然高大,又有什麼好處?只夠運在雨中站立。我雖矮小,卻夠運在此休息。」始皇聽了,知道優旃在曲線規勸,就讓警衛人數減半,允許他們輪流當值。
又有一次,秦始皇與群臣商議,計劃擴大園林,東面從函谷關起,一直拓展到西面的雍、陳倉。優旃對始皇說:「善!多縱禽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用粵語說就是:「正呀喂!記得放多幾隻禽獸喺入面,如果有賊由東面打過嚟,叫啲鹿用角去撞佢哋咪得囉。」始皇聽出話中有骨,但細想也不無道理,就叫停了這個假大空的園林計劃。
優旃在秦始皇面前多番串嘴,結果也沒被皇上擊殺,到底是他太勇敢,抑或秦始皇太仁慈呢?始皇非但沒殺掉他,反而懂得自省改過,從善如流,我們今天竟叫他「暴君」,看來是天大誤會了。優旃有思想、有機智、有人性,跟現代「愛國」藝人截然不同——現代藝人每一次表態都是擦鞋,而優旃則每一次都是玩命。有什麼樣的國家,就有什麼樣的藝人,反之亦然。
秦朝這樣短命,天無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