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中格局,香港問題 - 陶傑

西中格局,香港問題 - 陶傑

殖民地時代一百五十餘年,沒有一個英治的港督在香港激起民變,更無一個如中國欽點之極品林鄭,激起一場百萬大遊行,繼而二百萬,復涎賴在台,繼續向全球垂範「三千年燦爛文化」、並行將循「一帶一路」向第三世界鑑借輸出之「中國管治模式」。

英國委派的殖民地總督,由殖民地部或外交部選拔,上向皇室負責。英國君主立憲,先超越了中國人的「主奴政治文化框架」。

英式殖民地管治,在結構上,港督輕身上路。倫敦述職,像占士邦電影開頭,皇家特務回到那個叫做M的上司辦公室,人在門口,向衣帽架上,飛起一頂帽子,與女秘書調侃兩句,再進去見老闆。

中國人的政治,厭惡指數高得多。皇帝之下,一支叫做閹宦,另一支,叫做后妃。

閹宦即一個太監團隊。中國人要從政,不外又兩條途徑:正路是科舉,讓文人讀書進身;另一條邪路,劉瑾、魏忠賢、李蓮英,須生理自閹上位。

文人從政,做到曾國藩,即使有機會可以取天子之位代之,他也不敢,也不想。閹人上位,卻知道太監永遠不可能成為皇帝,於權力有痴迷之狎弄。

至於另一后妃集團,女人陣營:天子有后,內廷有三夫人,有昭儀婕妤之類的眾寵妃,有九嬪,有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

此兩大系統,沉積大量的肥膏、膽固醇、血糖,令中國人的思維嚴重堵塞,也決定了中國人看古裝電視劇的口味基因,不是康熙雍正大帝紀曉嵐劉羅鍋韋小寶那個系統,就是甄嬛傳小燕子金枝慾孽那一支。

中國欽點的第四個特首,在香港,當初被親中擦鞋仔母儀天下的一吹捧,自成維港之后,下俯包括張建宗在內之公務員下屬和香港人,俱黑口側目而臉臭臭;上仰她稱之為人生偶像的習帝,而甘為華廷之末嬪,則面泛緋霞而樂滋滋。偏在帝臣妃嬪京港之間,隔了幾層的閹宦。熟悉中國文化者,一看此格局,即知必將有事。

而港督對首相不必奉為偶像。

林鄭雖然是英國人一手培植,但其中國基因牢固,香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之後,英國設計的制度,不幸遭到嫁接(Grafted into)另一個據說三千年燦爛文化傳統加上列寧史達林之魔幻Fusion境界。

中國往美國派再多的留學生,經NBA鬧劇,美國人發現,對中國人講常理也是枉然,卻發現香港下一代,水土不服,向西方文明伸手呼喊求援。

這是世界格局板塊重組之際,在社會科學的軌道之上,西中之間,必然出現的歷史悲劇。西方文明世界,必須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