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公屋逾三年家庭料獲租津

輪公屋逾三年家庭料獲租津

【本報訊】公屋輪候冊逼近26萬宗申請,當中14.79萬宗為一般家庭申請,平均要等5.4年才可上樓。特首林鄭月娥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據悉,政府擬向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家庭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而申領租金津貼的公屋輪候冊家庭申請者,需接受資格審查,即要符合申請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6.63萬申請者受惠

據了解,當局以輪候公屋逾3年的家庭作分界線,因近年越來越多人申請公屋,輪候時間也越來越長,政府未能達到「3年上樓」的承諾。而翻查房委會文件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約有6.63萬個一般家庭申請者已輪候公屋逾3年,但未獲編配單位。消息指出,房委會現金及投資結餘至2023年3月底有410億元,政府早已預留的「房屋儲備金」亦已滾存至800多億元,房委會可自行負擔租津的開支,也不排除動用房屋儲備金注資入房委會。

但據消息透露,房署內部不少意見均反對為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提供租津,擔心造成反效果,「你畀租金津貼,業主會加租,另一問題係排唔夠3年(隊)嗰班人,又冇租金津貼,但私樓業主因為租津加租,對佢哋影響仲大,到時佢哋居住環境可能仲差咗」。

近年樓價高企,租金也水漲船高,不少基層團體及政黨都要求推出租津及租管等措施。不過,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任內曾多次表明,若在市場供應短缺的情況下,推出任何形式的租金津貼或援助,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租金津貼或會令業主加租,導致房屋市場出現波動,對租戶未必一定有正面影響,政府需要詳細考慮。

此外,公屋聯會早前曾建議,政府可參考房委會於2001年推出的「長者租金津貼計劃」,計劃容許合資格的長者領取現金租金津貼,租住私人樓宇以代替編配公屋單位,合資格的一人長者可獲4,250元租津、二人則可獲5,770元。但有關計劃已停止接受新申請,目前只餘下18名長者有向房委會申請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