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上班族喜歡以跳舞keep fit,可跳Break dance、Hip Hop,甚至鋼管舞,但「熱舞」之餘亦要注意個人極限,以免受傷。骨科醫生表示,臨床上與跳舞有關的手腕受傷個案有增加趨勢,大概每兩星期便接獲一宗新症求診,當中包括手腕骨折,韌帶或軟組織的勞損撕裂、筋腱發炎等,提醒市民練舞要有充足體能及休息,也要練好肌力,提防受傷。
記者:梁麗兒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骨科專科醫生黃詠儀(圖)表示,跳舞受傷屬其中一種運動受傷,外國研究顯示,成人跳舞受傷的風險介乎42%至97%。Break dance、Hip Hop較多涉及手撐地的動作,或要支撐另一拍檔體重等動作的舞蹈,相對會較多上肢受傷。
跳舞造成的手腕受傷,大致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受傷通常是因為跳舞失手跌倒時,手撐地帶來重擊,引致其中一條前臂骨「橈骨」的遠端骨折,或手腕的腕骨骨折,或是手腕扭傷造成的韌帶撕裂,如「三角纖維軟骨複合物」(此複合物主要由軟骨及韌帶組成)或「舟月韌帶」出現裂痕,患者通常會即時感到劇痛、患處有紅、腫、熱等症狀。
慢性損傷多數因勞損造成,例如手腕重複過度伸展或撐地受壓,令手腕的「背側腕間韌帶」、「橈腕韌帶」或「舟月韌帶」損傷,甚至形成囊腫。過度練習都可致壓力性骨折,即並非即時折斷,而是由小裂痕開始,原因是重複性受壓造成骨裂,跳舞人士的壓力性骨折多見於橈骨位置,另有慢性損傷涉及手腕神經損害,或腕骨缺血壞死。
宜做有氧運動鍛煉心肺
黃稱,臨床上近年因跳舞致手腕受傷的個案有上升,病人以女性較多,估計與不少女士想跳舞Keep Fit有關,礙於部份人的肌力不足包括上肢、核心肌群,引致容易受傷。黃指身體狀況及結構問題很重要,例如是否欠缺足夠柔韌度;或韌帶太柔軟都可令關節「唔穩陣」致傷。結構問題如前臂骨包括尺骨、橈骨的長度不一,經常做手撐地動作都可增加受傷風險,「好多人唔當跳舞係運動,只以為係表演、只重技巧。其實跳舞都需要足夠體能、體力,都會受本身有無肌力所影響,同埋講究個人協調力、平衡力」。她建議跳舞人士日常要進行有氧運動,鍛煉心肺功能,同時鍛煉肌力包括上肢、核心肌群。
經常跳舞的人也要注重飲食營養,尤其不少為瘦身、減肥而跳舞的女性,部份人會節食、或攝取蛋白質不足,致缺乏肌力而容易受傷。另要保持充足休息,不建議放學或放工後,身體很疲累才去練習,出事機會更高。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