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曬太陽及炎熱的環境可令玫瑰痤瘡(Rosacea)一觸即發,患者雙頰會因為充血而泛紅、發熱,或鼻紅紅形成「酒糟鼻」。皮膚科醫生表示,夏天會接獲較多玫瑰痤瘡患者的求診個案,受炎熱天氣影響,普遍病情也較差,故提醒患者日常要做好防曬及防蟎措施,減少飲酒和吃辣,並要選用溫和及防敏的護膚產品,有助預防發作。
記者:梁麗兒
玫瑰痤瘡屬一種慢性皮膚病,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去年公佈研究指,全球的玫瑰痤瘡病發率為5.46%。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關志強表示,該病目前原因未明,全年都可以發病,但患者在天氣熱的環境,病情往往較差,「夏天每星期可以有4、5個有關病人求診,呢個時間發作通常塊面會紅啲、會感到㷫啲」。醫學界估計陽光、炎熱及飲食都可誘發玫瑰痤瘡發作,包括曬太陽、BBQ或打邊爐;或乘搭交通工具時,人多擠迫的環境令人感到侷促,都可刺激玫瑰痤瘡病發。其他因素包括壓力太大、睡眠不足,或有家族病史等。近年也有不少研究指玫瑰痤瘡與寄生在面部毛囊內的蟎蟲有關,但雙方之間的因果未明。
錯用類固醇 病情會惡化
關指臨床上玫瑰痤瘡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多是30多歲至50歲,常見症狀包括皮膚泛紅、發熱及輕微痕癢。該病有四大類型包括「泛紅型」,即發作時因面部的微絲血管擴張,導致雙頰發紅、鼻尖紅,面紅情況猶如「關公」。「丘疹型」患者的面頰、額頭會出現丘疹,即外形類似暗瘡的「紅色粒粒 」,但當中沒有粉刺,即沒有白頭或黑頭,實際上與暗瘡會有粉刺不同,上述兩類型都比較常見。其餘包括「酒糟鼻」,患者整個鼻子會發紅及腫脹,就像小丑的紅鼻子。另一類為患者眼周的皮膚紅腫,但相對較少見。
不少病人會誤將玫瑰痤瘡為其他皮膚問題,例如誤解其中的丘疹為一般暗瘡,又或將泛紅症狀與其他病症混淆,包括皮膚敏感、脂溢性皮炎、濕疹或紅斑狼瘡等。關稱,市民不宜自行判斷病情及用藥,尤其玫瑰痤瘡患者錯用類固醇,會令本身病情惡化,有懷疑症狀應及早求醫。
關又建議患者外出做好防曬措施,包括使用雨傘或帽子,並塗用防曬產品。若必要進行BBQ、打邊爐等活動,應減少走近火爐。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要盡量避免,以防血管擴張,並要採取防蟎措施,包括定期更換床上用品如枕頭袋,避免進行高溫瑜伽或浸溫泉。皮膚護理都好重要,包括徹底卸妝、使用溫和及防敏感的護膚產品,即沒有添加劑、香料或酒精的產品。為防引起刺激,宜避免為皮膚進行磨砂程序。喜歡使用面膜的人,不宜選用帶美白、祛斑成份的產品,因這些成份普遍較易引起刺激。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