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夫婦回多倫多探孫歸來……事實上;回多倫多算歸來?還是回香港才算歸來?舊時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着實混淆。
弟婦感嘆時艱:他們兄弟倆在89之後,90年代上旬,哥哥未上小學、弟弟未上幼稚園便移居北國,老公做太空人,其餘一家大小包括奶奶也變身半個太空人,飛到魂頭都唔齊,真係唔知為乜?
午夜夢回,暗問:點解要移民,搞到個家散收收!
今日回望當年付出的代價,全數值回;雖然香港始終是我們的家!
搬家、告別故鄉,弟婦感受至深;馬來西亞出生,童年遇上排華(今日到馬拉投資買物業,甚至移民背後仍充滿隱憂。經歷60年代大馬動亂,殺人放火排華,當年逃出來的華僑回鄉探親、度假可以,重回故里長居,萬萬不能),東躲西逃,以為太平盛世又碰上97回歸,再逃;心情之複雜,無奈,非文字語言盡錄。
感恩雖非波平如鏡,總算未遇大風大浪,兩兒成長成家,年初回加拿大看着長孫出生,晉身祖父母。自六月林鄭強推惡法繼而社會運動;阿嫲感恩:當年付出總算得長線回報,不望他們做偉人,眼見子女參與運動走上街頭,作為父母怎不擔憂?隨便外人說迂腐便迂腐吧,只盼兒孫無風無浪過一生。
侄子兄弟倆反應不一樣,二人曾於小學回來上過兩年課;弟弟一、二年班的記憶頗淺,語言與中文認知與一般「竹昇」無異。哥哥長幾歲,未曾經歷中文教育,當年回來插入並非英文國際學校,而是至平民學校的四年班,可想而知追逐與同學相同水平的辛苦慘況。侄兒與我特別投緣,當年看他回歸學習在眼內,難堪十倍;還好一年之後獲致平衡,上五年班穩定下來,兩年期滿回加拿大繼續上課,很快接駁之外,還可以閱讀比較淺顯的中文小說及報紙雜誌;對香港過去近四個月的變化異常關注、不停跟進。弟弟的家鄉感比較薄弱、未聽到片言隻語的評論。不重要吧?
久居他鄉是吾鄉,猶如走過奈何橋、飲過孟婆湯,忘卻前塵做新人,無謂拖拖拉拉,好好過新日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