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兩間H股公司宣佈私有化,今年以來累計9間公司宣佈私有化,悶市格局下總有亮點。華能新能源(958)獲母公司落實私有化建議,公司總市值逾300億,有關收購最高代價約158億;中航國際(161)市值100億,要約價值約30億元。
無獨有偶,除了股東會贊成,兩者私有化需最少九成獨立H股股東接納,熱衷於私有化套利的投資者想必對哈爾濱電氣(1133)私有化一事記憶猶新,接納要約門檻太高,導致私有化失敗。中航國際廿年前上市,前年牛市時股價曾炒高見11元,這次私有化有暗湧,歷史未必重演,惟股價走勢相信會較波動。中航國際私有化作價9元,較停牌前溢價三成,昨收報8.2元,折讓幅度較華能新能源略高。公司股價九月中已見異動,單月累升六成創一年高位,格外耀眼,看來交易早已走漏風聲,惹人在市場上密密掃貨。
披露權益顯示主要股東長和(001)上月不斷沽貨,累計減持近1,800萬股,涉資約1億,可惜股價越沽越升,現時公司更高價獲私有化,長和賬面損失數千萬,這可否算是超人難敵春江鴨?
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
梁杰文
財技學人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