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道】港樓攬炒 香港重生契機? - 藍友斑

【樂活道】港樓攬炒 香港重生契機? - 藍友斑

時下年輕人講攬炒,不停要求美帝拯救香港,又或者搞甚麼焦土,本身藍某對這類講法不明不白,但當我跟渾水談話時,他講攬炒的原由,又似乎合情合理,也令我反思良久。

藍某八成資產是本港住宅物業,如果樓市真的出現攬炒和焦土,那麼我也是「受害者」;我輩出身得早,仍記得在2005年買入一間炮台山住宅物業,400尺實用的樓,只賣138萬,當時沒有甚麼印花稅,換言之只要你夠有錢,就可以不停以市價買樓,我當時付一半首期,不過70萬;之後世界各國開機印銀紙,那炮台山物業光是收租已經供滿兼有賺,買入至今仍然持有,同一個物業現在市值700萬,升了5倍。

藍某寫這一個例子,絕非炫耀,說實話也沒有甚麼值得炫耀,我只是出身較早,做了理性投資,順着時勢買物業,同樣的動作做了10幾次,又不用付甚麼貴稅,買樓買到集郵似的,我只記得當年仍覺得「樓市很貴」,真的,原來人在任何時空之下,都會覺得那一刻買樓很貴,但當年的感覺是「買得起的貴」。如果藍某現在才出身,人工有沒有怎樣調高,現在的感覺是「買不起的貴」。

年輕人期待大洗牌

兩種不同的「貴」,影響了兩代人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當你覺得買得起,那麼便努力去賺錢,忽略了金錢以外的事情。藍某同期的人,就是憑此思考邏輯行事,同輩之間互相傾偈摸底,都是再談怎樣發達賺更多的錢;但是這一代香港人,譬如今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新鮮人,平均人工也不過是萬多元,但樓市升了五倍甚至更多的時候,他們所面對的,是「買不起的貴」。你很難怪年輕人不努力,現實是他們怎樣努力,曾經是金科玉律的港式賺錢價值,已經不能應用在他們身上了。

因此,當年輕人朝思暮想怎樣去爭取一個更公平、更多元、更民主的社會,這是非常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只有這樣的嘗試,他們才能有機會看到上流的階梯,才能再次嘗試去接觸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人和事,譬如談結婚、買樓。

所謂的焦土攬炒,其實是在塑造一個能讓香港重生的機會,我輩只顧賺錢所忽略了的債,現在年輕人要來追討了。這樣的論勢,必定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心理防線,但我建議既得利益者逆地而處,仔細想想:如果你突然之間一無所有,跟香港年輕人一樣,你也只會期待社會來一場大洗牌,對不?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