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沒「特使」頭銜 難有成果

劉鶴沒「特使」頭銜 難有成果

中美談判將在美國時間本月10日舉行,白宮發言人格里沙姆透露中美雙方將討論中國強制性技術轉讓及知識產權等問題。不過,有外媒指劉鶴今次沒有掛「習近平特使」的頭銜,反映不能作決策,談判不會有成果。

格里沙姆表示,中美雙方尋求在過去幾周的副部級會談基礎上發展,主題將包括強制性技術轉讓、知識產權、非關稅壁壘及農業等方面。美國農業部引述出口商報告指出,已向中國出售19.8萬噸大豆,會在始於2020年內交付,另外有24萬噸大豆出口目的地不詳,相信目的地多為中國。至於有傳美國欲將不合法規的中國企業在美國股市除牌,白宮透露未有討論相關方案。

今輪會談或僅磋商

美媒CNBC分析指劉鶴身為中方首席談判代表,沒有掛「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身份率團,反映今輪可能只是一次磋商,未必有重大成果,相信中美不會在今輪談判簽文件。至於下一次的習特會,美媒認為不能為「習特會」決策,故相信下一次「習特會」是11月智利登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2019年峯會。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指,美國見華為在歐洲擁有龐大市場,已考慮向華為在歐洲的競爭對手提供資金,特別是5G的愛立信及諾基亞,令它們能夠比華為向其客戶提供更慷慨的融資條款。白宮方面拒絕評論有關報道。
路透社/《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