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先後有多個劏房盤出籠,隨着供應激增,用超高呎價購納米樓的業主淪「劏房苦主」。何文田「馬桶盤」加利多軒一單位最近竟劈價三成以488萬元轉售,業主恐蝕逾百萬元,代理也驚嘆:「唔係驚到咁呀」。炒燶高鐵概念的佐敦珀.軒,亦在五年大跌兩成。
記者:朱連峰 李嘉俊
本港經濟前景黯淡,納米樓最危,近期已先後有多個劏房盤錄蝕讓,其中包括因示範單位驚現「不能坐的馬桶」而聲名大噪的何文田加多利軒,更屬屋苑首宗蝕讓。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項目中層E室,實用面積267方呎,上月以488萬元轉售,呎價18,277元創新低。新買家姓唐,賣方則姓吳,2017年3月向「四叔」李兆基旗下恒地(012)以588.014萬元一手買入,因持貨未夠三年,未計樓價10%「SSD」,賬面已蝕「1球」。
代理:唔係驚到咁呀
區內代理稱,該單位曾於市場以720萬元連額外印花稅放售,但最終以488萬元登記易手,比叫價低232萬元或36%,更驚嘆「唔係驚到咁呀」,質疑是否內部轉讓。代理又稱,加多利軒現有約9個二手放盤,最平為低層B室,實用面積181方呎,叫價580萬元,呎價逾3.2萬元,較買入價391萬元貴近五成。
至於2013年挾高鐵概念開售的佐敦白加士街珀.軒,二手流通量極低,業主難於二手市場物色買家,往往要大幅蝕讓才有人接貨,引致二手市場「血流成河」。該盤今年錄得的兩宗成交全屬蝕讓,蝕幅逾兩成。
繼今年中錄得一宗高層A室銀主盤以500萬元蝕讓後,樓價低處未算低。有投資者五年前用580.5993萬元買人一個246方呎開放式收租,2016年每月租金1.35萬元,於上年9月放售單位,打算賺50萬元離場,至今年7月減價至500萬元仍無人問津。直至上月,累減170萬元至460萬元終以超低價易手,呎價1.87萬元創項目新低。原業主持貨五年,賬面已輸20%,若計及佣金及釐印費等開支,料損手約142萬元。
海怡半島平估值一成
同樣由恒地發展的土瓜灣迎豐,亦出現首宗蝕讓。中原吳子麟指,單位為高層B室開放式,實用面積185方呎,業主最初開價450萬元,劈至400萬元始成交,減價11%,呎價21,622元。原業主2016年6月以364.7萬元買入單位,當時需繳付雙倍印花稅涉54.7萬元,連使費料蝕逾20萬元。
藍籌屋苑續劈價,鴨脷洲海怡半島7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737方呎,享全海景,以1,268萬元沽出,呎價17,205元,比估值平146萬元或一成。此外,利嘉閣指全港50大屋苑上周僅63宗成交,按周跌33%,為近五周最少。當中零成交屋苑增加近三成至19個,包括鰂魚涌太古城及荔枝角美孚新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