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目保護色 一戰助擾敵

眩目保護色 一戰助擾敵

The Dazzle Club的名字源自「眩目保護色」(Dazzle camouflage),是英美軍艦於兩次世界大戰時用過的擾敵方法,在船身漆上令人眼花的圖案,讓敵方產生錯覺,干擾其攻擊和位置判斷,靈感來自斑馬、美洲豹等動物身上的斑紋。

被擊沉率較低


最先將保護色概念用於海戰的人是動物學家克爾(John Kerr),他在1914年9月寫信給英國首相邱吉爾獻計,認為船隻在海面既然無法隱身,倒不如「高調現身」,在淺灰船身局部上色,漆上色彩對比強烈的三角和半圓圖案,在遠方干擾敵軍視線;翌年美國藝術家塞耶(Abbott Thayer)亦提出反隱蔽理論,仿效鯊魚等海底生物,在船身上半部漆深色,下半淺色,陽光照射下深色部份變淺,艦隻立體感就會大減,影響敵人判別。

英軍接納兩人建議後,由海軍自願部隊畫家成員威爾金森參與圖案設計。據一戰後英軍統計顯示,漆上保護色的戰艦被敵軍識破的能見度為1.47%,雖比正常艦隻1.12%略高,但被擊沉的比例較低,約43%,比正常戰艦的54%少11個百分點;美軍方面,一戰期間有1,256漆上保護色,全部熬到戰後仍無缺。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