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談判將在本月10日於華盛頓舉行第13輪談判,中國副總理劉鶴將訪美。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稱或有轉機,但彭博社引述中國消息人士指,華有意趁特朗普被彈劾紛爭時,不會應美要求承諾經濟結構性改革,且漸無意尋求全面貿易協議。
來到第13輪貿易談判,美國一面打出新疆、西藏、香港及台灣牌向中國施壓,一面加速在國內搜查剽竊技術的間諜。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頗有信心,只願意達成百分百全面協議,他認為「我們很有可能達成協議」,甚至是「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協議。」庫德洛昨亦意有所指,說貿易談判有可能「會有某種出人意料的積極進展」,但他認為美國對香港的支持可能影響貿易談判結果。
強硬應對或錯估形勢
特朗普在「烏克蘭門」的風波遭民主黨發動彈劾,中國似乎視之為契機。彭博社引述中國高層指,中國越來越不情願與特朗普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只願意在縮窄的範圍內談判。報道又指劉鶴向身邊的幕僚透露,劉向華盛頓提出的建議,並不包括改革工業政策和政府補貼的方案,意即美國兩大要求全數落空,頂多只願意多購美國產品。彭博分析指,中國之所以強硬應對,主因是看到特朗普被美國民主黨彈劾,美國經濟亦放緩,美國各大牌子亦不滿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影響其利益。美國消息人士則認為中國錯估形勢,指彈劾案並不會影響美國在貿易戰的部署,反斥任何人試圖指摘美國,只是想削弱美國在談判桌上的牌面。
中國內部經濟問題亦嚴重,國家外匯管理局周日(6日)晚公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預期外匯儲備規模為3.092萬億美元(24.3萬億港元),較8月時減少147億美元(約1,153億港元)。花旗集團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分析,9月外儲跌幅超預期,顯示當月資本外流加大,相信中國可能進一步加強資本管控。
倘無協議勢加徵關稅
美國暫定在10月15日針對價值2,500億美元商品的上調加徵關稅稅率,從25%上調至30%。今次若中美兩國未能達成協議,相信加徵關稅事在必行。彭博認為,美日上月在農業、數碼產品貿易和少數工業產品關稅達成的貿易協議,為第一階段談判作結,並為之後的談判鋪路,此模式或可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楷模。
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