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治療師 覺醒推動深耕

職業治療師 覺醒推動深耕

【本報訊】兩年前特首選舉那天,泛民的衞生服務界選委張嘉宜在點票現場,大會宣讀林鄭選票達500多張時,台下有一群人歡呼,她卻狂哭至要旁人安慰,「好唔甘心,原來香港已經唔係我以前生活嘅香港」。這種無力感令她認清在小圈子選舉中再努力也未能改變太多,倒不如走入社區,散播民主種子。她已報名參選黃大仙鳳德選區,「希望地區凝聚更多民主派力量,18區多啲正副主席唔係保皇黨,甚至之後區議員互選特首選委,可以多啲民主派」。

本身是職業治療師的張嘉宜直言以前是「港豬」,直至2014年雨傘運動被喚醒。於是她由從小到大生活的黃大仙區開始接觸地區工作,由基層做起,令街坊明白政治與生活不能分割,2017年底加入傘後組織「慈雲山建設力量」,以專業知識及人脈,聯繫其他醫療專職團體,為街坊舉辦健康講座或做身體檢查。

製「平民防彈手冊」抗警暴

8月3日晚,警察在黃大仙站附近向居民發射催淚彈;有急救牌的她立即帶着口罩及濕紙巾趕往現場,「嗰一刻冇諗過喺自己區發生,落到去見到滿目瘡痍,有街坊流晒眼淚」。慈建力發聲明抗議警察濫暴,並製作「平民家居防彈自救手冊」派給街坊。

另一參選慈雲山正愛區的慈建力成員岑宇軒說,2015年區議會選舉,慈建力派人出戰正愛區,因不太熟悉地區工作,敗給傘運期間代表旺角潮聯小巴申請禁制令的律師陳曼琪。吸取經驗,他一直「揼石仔」,「地區事務同政治議題緊扣,好似送中條例,政府硬推因為知道立法會夠票通過;立法會議員當選,因為有足夠地區樁腳,去搵足夠嘅票。要政府聽民意,先要喺地區搵聽民意嘅議員。所以如果今日要還以顏色,要用區議會選票踢走唔聽民意嘅議員,換成聽民意嘅人」。鳳德選區尚有民建聯趙毅強報名參選;正愛區尚有民建聯潘卓斌報名參選。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