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送中運動走進社區,全港多處均有社區連儂牆,亦有不同街坊自發組人鏈及唱歌叫口號抗爭,甚至有不同地區的Telegram群組出現方便組織街坊參與行動,這些公民運動生力軍,可以如何轉化為未來區議會選舉的力量,甚至成為助選義工一齊打仗?
「佢哋知大家係咪做得好」
區諾軒指,這些地區連儂牆或地區關注組成員,確是同時會關注自己社區有甚麼人出選,「佢哋會知大家係咪做得好」,而作為候選人或社區工作者,積極做法是思考如何組織大家在社區一同參與,「如果係做得唔好,佢哋就會批評你,所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在當中自處同運用係智慧」。
至於是否應該盡早接洽這些社區生力軍成為助選力量,區認為如因支持反送中就變成幫手助選,或引來騎劫之說,當中關鍵是民主派候選人需要思考如何團結大家,例如先從社區問題入手,「例如我哋利東巴士站頭有臭味,引來街坊熱議,我哋咪呼籲大家一齊搵原因,當一個小社區問題都可以有好多街坊一同參與關注,更大問題自然就有潛質」。
按他的觀察,街坊因今次運動而公民覺醒,其實也顛覆大家對區議員工作的想像,「大家發現原來單係區議員做有佢嘅局限,自己唔出來,冇人幫到你,令到區議員變成係有冇能力團結同組織大家嘅角色」。不過,由於社區必然有反對運動的街坊,作為區議員也有責任服務他們,「當然我希望終有一日可以令對方明白理解自己,每個候選人都應該有呢個素質,唔能夠因為有人鬧你,就唔去溝通處理」。
■記者陳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