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參選】
【本報訊】五年前雨傘運動中任義務急救員的註冊護士陳緯烈在夏慤道拿着生理鹽水,忙於為傷者洗傷口,突然一顆催淚彈在他頭頂上爆開。這一爆,令他驚覺政府會用如此武力對付人民。2016年他與友人成立地區組織,冀公民覺醒持續在社區蔓延。今夏逆權運動,警方濫暴變本加厲,他8月毅然辭職,報名參加下月區議會選舉,認為走入議會才有更大公權力,才可為公義發聲。
記者:陳沛冰
29歲的陳緯烈2012年護士學校畢業,在醫院任註冊護士七年。他說,雨傘運動來得快,消失得也快;他感到要改變不公義的制度,必須在社區深耕細作,才能令市民明白,鞏固信念。2016年他與同輩友人成立「將軍澳青年力量」。
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後,陳多次擺街站及製作文宣,向街坊解釋修例壞處。6月逆權運動開始,年輕人以黑衣為記走上街頭抗爭,警方濫暴程度不斷升級;他多次舉辦放映會播放不同媒體的片段,讓街坊以多角度了解事件,尤其是平日只看電視台大台的長者。放映會後的分享會更成為街坊抒發情緒及抗爭子女與父母溝通的橋樑。
用醫療知識打動長者
三年前開始地區工作時,陳因年輕而被街坊質疑其誠意及能力,但他用行動證明年輕人的存在價值。如兩年前城規會不理區議會反對,改劃多幅綠化地包括行山徑為住宅地;他清晨走上這些行山徑,收集時常來晨運的公公婆婆意見。將軍澳區醫療配套不足,他利用醫療專業知識,與其他專職醫療團體合辦活動,如找來藥劑團體為長者講解藥物知識,了解他們有否依時服藥等。沒政黨包伏,想法及行動有更大空間。他在中秋晚會加入busking(街頭表演),估不到長者非常受落,也令長者更了解年輕人的活動。
陳緯烈認為,作為區議員對政治及地區議題須有清晰立場。記者問:「如果有街坊問你係黃絲定藍絲,你點答?」他說:「𠵱家呢個政治環境,已經唔係分黃絲定藍絲,而係分黑白,分有冇良知,係在乎大家想政府做咩,市民嘅訴求好清晰,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他指,特首、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也應全民普選;區議會需表達居民意見,有需要討論《逃犯條例》及警方濫暴問題。
現任彩健區區議員何民傑曾任特首林鄭月娥競選辦顧問。陳緯烈指何的政治立場模糊,曾在區會對《逃犯條例》議案投棄權票,之後又聲稱有參加6.9遊行;但當大家要求撤回修例時,何卻只要求擱置。有街坊指曾向何反映有關將軍澳南興建停車場或綠化地改劃為住宅地的意見後,不獲何回覆。
今年8月陳緯烈辭去醫院護士工作,放棄穩定收入,積極備戰;除何民傑外,他更隨時要面對泛民「撞區」。他說,不覺得辭職是犧牲,因為要走入議會,才有更大公權力,才能為公義發聲。
彩健區尚有民主派黃炳雄報名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