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大戰】
【本報訊】專制政權企硬令反送中抗爭未見出路,另一戰線已開打, 11月24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提名已開始,受逆權運動影響,全部452個區議會選區,有近450個已有民主及反送中抗爭者出戰,這場天下圍攻式選戰,民主派選情雖看好,但如何才能把對抗極權意志轉化為選票?民主派普遍認為抗爭與選舉要互相扣連,發起「風雲計劃」的戴耀廷形容區選成敗與普選訴求緊扣,「同街頭一樣,都係打緊一條戰線、一個陣地」,不應視作收割抗爭運動成果。
記者:陳珏明 歐陽聯發
由6月爆發至今的反送中運動,當中正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這原則,成功團結勇武與和理非兩派,早前宣佈不再參選連任利東一區議會議席的區諾軒,形容今屆區選是一座山,抗爭運動是另一座山,兩座山互相扣連,「喺前線抗爭,是兄弟爬一座山,喺社區踢走保皇黨,係爬緊另一座山,唔應該用血債票償將兩者連結,但大家同樣唔可以否定,爬區議會呢座山嘅重要性」。
區諾軒:區會資源畀建制派浪費
他不諱言,反送中運動「做到公民覺醒」,社區不少青年人除參與運動,更關注社區問題,但民主派「唔好覺得因為反送中就贏硬」,直言街坊不會單因「支持民主」就投票支持,區又認為,若更多民主派議員在區會當選,是重要的民主陣地爭奪戰,「區議會好多資源現時畀建制派拎去浪費,區議會變天回歸以來從未見過,如果我哋可以喺區議會執政,可以話畀大家知我哋可以做得比對方(建制派)好」。
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認為,區選在今次整場抗爭運動中定位,從政府及建制派緊張選情,反映區選「某程度似把尖刀插在心上」,因為區會民選議席可選出2022年特首選舉委員會1,200人之中的117個選委,直接扣連爭普選訴求,「佢哋過去一直唔使擔心區議會選舉結果,但因為反送中就開始憂慮,證明今次選舉喺整場抗爭運動中係好重要一環」。
他解釋,他2017年提出「風雲計劃」,當時已針對這117個選委議席,「因為要拎一半民選議席先有機會,當時提出就覺得好難」,但今次如光復區會即可取下這117席,加上現有民主派300多席選委,隨時能觸動整個專制體制最核心部份,就是特首,「都唔能夠即時爭取到普選,但最少有更多政治籌碼迫使政制改動,有機會出現變天」。
戴耀廷認為應把區選定位為不同抗爭戰線,「區選可以看成係另一種陣地戰,呢個陣地仲冇咁易畀速龍嚟趕我哋走,未來四年喺地區、全港議題,同2022年特首選舉可以施壓,都算係一種進攻」。
戴耀廷:地區工作都係企最前線
但他不贊成血債票償說,因有人受傷、被拘留,要用另外方法向當權者及警察被問責,「選票結果唔能夠帶來改變」;惟同樣不認同有人說提選舉是食人血饅頭,形容是「對做地區工作朋友係一種侮辱」,「有唔少現任區議員或者積極做地區朋友都有被捕,佢哋喺地區都一樣面對好艱難環境,尤其藍絲集中地,其實佢哋都係企最前線,只係同大家星期六、日見嘅有所不同,反而呢條前線冇直播,要默默耕耘」。
戴耀廷從選民組成分析,認為過去投票給民主派的會繼續支持;於區選支持建制派,惟在立法會選舉才支持民主派的選民,就會改投民主派,加上新增的40萬選民,很大百分比又是年輕人,令他對選情相對樂觀,但始終距投票日仍有一段時間,「冇嘢冇可能,選舉結果始終要打開個箱數完先知,冇人可以保證」。